家庭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腫瘤知識 > 腫瘤預防 > 正文

            末期癌癥不如在家“寧養”

            2012-05-11 10:53:42      家庭醫生在線

              最近,上海一名教師在博客上發表給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公開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他在信中講述了進入癌癥晚期的父親在生命最后的一個月輾轉于多家醫院求醫,卻因沒有太大的治療意義而屢屢被拒的遭遇。信件發出后馬上被成千上萬的網友頂起,便很快得到上海市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回應和幫助。雖然秦嶺父親還是很快“走”了,但在最后一刻,社會各界的關心,讓家人從不知所措、無助無依的困境中走了出來。

              事實的結局算是圓滿,但熱議仍在網上持續。因為,在國內許多大城市,惡性腫瘤已成為居民的首位死因。但由于缺乏臨終關懷,大多數患者及家屬正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不少患者最后一程都“走”得很無奈,而家屬也往往手足無措、備受煎熬。

              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

              專家說法:臨終關懷 國外推崇居家寧養

              1.癌癥末期,最缺的是臨終關懷

              “癌癥患者到了末期,最缺的是臨終關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指出,很多家屬以為給患者找最好的醫院、交給醫生就能幫助解決問題,事實并非如此。

              林麗珠稱,到了終末期,確實7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用藥緩解,但同樣更需要的是臨終前的心理疏導和精神安慰,這些需家人、親友和社會愛心人士來共同完成。即使腫瘤科有足夠的床位接收晚期患者,醫生能做的也只是盡力減輕他們的生理痛楚,而患者心理層面的其他需要,腫瘤科醫生確實愛莫能助。

              2.提倡“優生”,更需重視“優逝”

              針對有網友呼吁多建臨終關懷醫院、允許臨終醫院住院時間延長,專家認為這也許不太現實。從十幾年前起步至今,國內臨終關懷發展緩慢,粗略統計各類臨終關懷服務機構也就百來所,不少地方的臨終關懷醫院或病區無人問津。一位曾經做過兩年多晚期癌癥患者臨終關懷輔導的心理醫生告訴記者,由于生死教育的缺失,很多患者及家屬都回避談臨終的問題,甚至覺得“臨終”這個詞本身就不吉利,所以,這類醫院的工作確實很難開展。

              “其實,如果覺得‘臨終關懷’不吉利,完全可以換種說法。比如香港叫‘寧養服務’、臺灣叫‘安寧照護’。叫什么可以推敲,但一定得重視、想辦法做起來才行。”林麗珠稱。現在人們都很重視“優生”,有學者認為,相應的“優逝”概念也需要得到重視,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同樣需要在"圍終期"內得到來自親友和社會的臨終關懷。

              3.“居家寧養”也許更可行

              據林麗珠介紹,在國外,不少患者到了癌癥末期,臨終關懷并不在醫院進行,而是轉成“居家寧養”。他們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享受親人的陪伴,并由社區醫生、社工及宗教人士幫助做生理和心理上的舒緩治療、照顧和安撫等,以便更好地緩解末期的身心痛楚,較大限度地實現舒適安寧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愿望。

              而在國內,這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已將給癌癥晚期患者更多關愛列入2012年市政府實事之一。今年,上海全市每個區(縣)各選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舒緩療護”病區,配備專職醫護人員,專設10張病床接納所在區域內的癌癥晚期患者,并開展“居家寧養”等臨終關懷服務。

              “上海的這種思路是比較切實的。”林麗珠認為,因為到了晚期,癌癥患者除了止痛,其他的治療價值已不高,而大中型醫院的醫療資源一直都很緊缺,利用社區病床開展“舒緩療護”或是上門指導患者止痛、配合其“居家寧養”,更為可行。但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進行,臨終關懷既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集中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幫助患者和家屬共渡難關。

              新聞回放:

              晚期癌癥患者家屬 求助市委書記

              最近,上海某中學教師秦嶺在博客上發表給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公開信,講述他59歲的父親查出肺癌晚期并發腦轉移,在生命最后的一個月輾轉于多家醫院,卻因已經沒有治療價值屢屢遭遇住院難,使得一家人陷入不知所措、無助無依的困境。

              “現在病房很緊張的,即便是社區醫院也是,如果你想讓你爸入院,就要隱瞞病情,否則沒有任何醫院會接收他。”秦嶺在公開信中提到社區醫生隨訪電話中這樣提示他。由己及人,他感慨癌癥晚期病人和家屬面臨的困境,向上海市委書記提出“為癌癥晚期病人提供一個有尊嚴、穩定而安全的就醫環境”,“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為癌癥晚期病人及家屬提供心理輔導、陪護等慈善服務或志愿行動”等建議。

              這封信在博客上發表后被多家網站轉載。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很快回應,在安排落實對秦嶺父親救治的同時,也發公開信承認在癌癥晚期病人的關懷上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要爭取“在制度上有所前進”。

              身邊故事:癌癥骨轉移患者 被多家醫院勸退

              83歲的陳伯在廣州某三甲大醫院查出肝癌骨轉移之后,醫生找其兒子談話,告知已經沒有治療意義。

              看著受癌痛困擾的父親痛苦的表情,兒子請求醫生繼續采取積極治療。醫生坦言,除了止痛沒有其他辦法了;而醫院里每天人滿為患,有很多急需治療的病人排隊等著進來,請家人理解并盡快幫老人辦出院手續。

              兒子不甘心,又幫父親聯系其他醫院,但都被勸退。醫生給開了些止痛藥,讓老人回家靜養。漸漸地,父親連床都下不了,再三要求兒子送他上醫院,兒子卻不敢告知實情。父親痛得難受,失控了會拿起身邊的東西就扔,哀嘆“只能在床上等死”。家人覺得對不起老人,但又不知該怎么辦。

              記者觀察:親人進入癌癥末期 多數家屬手足無措

              在廣州市幾家中醫院,腫瘤科的病房經常爆滿,這里接治的不少是癌癥晚期患者。記者發現,很多患者家屬都手足無措。面對親人時日無多,他們既忌諱談到死亡,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好。

              不少經濟條件好些的患者子女都不愿放棄。一方面是盼有奇跡出現,另一方面是怕不積極給老人家治病會被人罵"不孝",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到各種醫院,一再拜托醫生給予積極治療。可進入晚期的患者一般身體都較虛弱,過度地接受手術、放化療等積極治療,各種副作用往往讓病人更加難受,甚至因此“走”得更快,家人往往會陷入自責、內疚。而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將病人接回家后卻不懂得怎么護理,更談不上心理上的疏導和安慰。遇到病人疼痛難忍,家人更加手足無措,再送醫院又很可能像秦嶺的父親和陳伯一樣被拒收。

              因此,不少癌癥末期的病人,最后一程都“走”得很無奈,而家屬也往往備受煎熬,痛苦不堪。

            推薦閱讀:

            小心“重口味”飲食招來癌癥

            這些食物組合最易讓人得癌癥

            癌癥已成兒童“第二殺手”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片|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国产色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性盈盈影院免费视频观看在线一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卡通动漫中文字幕第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在线观看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露脸|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