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防治 名醫守護”廣東省腫瘤防治科普大講堂暨義診活動啟動
9月9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主辦的“癌癥防治 名醫守護”廣東省腫瘤防治科普大講堂暨義診活動啟動,首場活動共吸引了1000余人參加(覆蓋越秀院區、黃埔院區、中腫甘肅醫院)。
從9月開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率先響應國家號召,將組織開展大型“癌癥防治 名醫守護”系列科普+義診活動。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近三百位中腫專家將在廣州的中腫越秀院區、黃埔院區以及蘭州的中腫甘肅醫院,同步開展系列的科普講座和便民義診,其中包括多位“中山大學名醫”,“單病種首席專家”和“廣東省名中醫”等重量級大咖。這些平時“一號難求”的專家,屆時將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為患者面對面提供腫瘤防治的科普知識和免費的專業咨詢。
“大咖”面對面支招 多院區同時開啟
首場科普義診陣容堪稱名醫云集,星光熠熠: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長)徐瑞華教授、腫瘤內科主任/院長助理王峰教授、胸外科主任林鵬教授、胃外科主任周志偉教授、結直腸外科主任潘志忠教授等名家領銜的消化道腫瘤多學科專家團隊,廣東省名中醫張蓓教授領銜的中醫專家團隊等與患者面對面。此外,中腫派駐甘肅醫院胃外科執行主任孫曉衛教授帶領的多學科專家團隊也同步在蘭州的中腫甘肅醫院為西北群眾進行義診。
在義診現場,有醫務人員志愿者彈奏音樂,舒緩聽眾們的情緒。本次義診主要采取免費預約報名的方式,對于經專家確認需要進行相關檢查的腫瘤患者,醫院還周到的在現場安排了專人負責為患者進行預約,后續給予相應專科/專家號源的“綠色通道”安排,方便患者就診。
(圖片由醫院提供)
持續兩個月 首場活動聚焦消化道腫瘤
“廣東腫瘤防治科普大講堂暨義診活動”每周以一類常見的惡性腫瘤為活動主題,初步安排了八場講座。科普講座主會場為中腫越秀院區放療中心負二樓,越秀院區1號樓一樓大廳、黃埔院區1號樓一樓醫療街、甘肅醫院門診部一樓大廳同步舉行義診。
今日舉行的首場活動聚焦消化道腫瘤(食管癌、胃癌、腸癌等)。在率先舉行的“名醫大講堂”環節,三位從醫時間均超過三十年的名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長、結直腸癌內科首席專家徐瑞華教授,“廣東省名中醫”、綜合中醫科主任導師張蓓教授,結直腸癌外科首席專家、結直腸科主任潘志忠教授介紹了消化道腫瘤防治的關鍵“貼士”,提醒患者在抗癌路上要避免陷入哪些誤區。
“廣東實力中青年醫生”、結直腸科副主任丁培榮主任醫師,楊弘主任醫師以及全國腫瘤科普大賽獲獎者梁垚副主任醫師也分別就食管癌的預防、腸癌與遺傳、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系等進行了精彩的科普宣講。
防癌治癌需要全社會合力推動
徐瑞華院長在現場專訪中講到,當前,腫瘤疾病作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已越來越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推動腫瘤防治工作戰線前移,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做到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降低腫瘤發生、提高患者生存的關鍵。
他表示,防癌治癌,需要全社會合力推動、共同參與。近日,國家衛健委等3部門發布通知,將于9月16日至22日舉辦“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大型義診活動。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作為腫瘤防控的國家隊和廣東省癌癥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的依托單位,率先響應國家號召,舉辦科普義診活動,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推動建立健全的癌癥防控體系工作為重點,積極開展癌癥防治網絡的構建與癌癥篩查工作,助力區域內癌癥防治能力與水平的全面提升。他同時希望通過本次科普義診活動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提高社會大眾的科學防癌抗癌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同時,也希望能夠鼓勵和帶動更多醫學工作者、媒體工作者、以及廣大群眾參與投身到腫瘤科普事業中來,共同為腫瘤防治事業出一份力,讓腫瘤科學防治的知識和聲音傳得更廣更遠。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