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腫切除巨大腫瘤后兩天就下床走路,是因為……
“沒想到切除這么大的腫瘤還能保住食管,真是太感謝中腫的專家了!”近日,來自惠州的古先生(化名)因為巨大腫瘤來到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黃埔院區,胸科楊浩賢主任醫師團隊聯合內鏡科、手術麻醉科為他實施了全孔機器人食管巨大平滑肌瘤切除術,并且成功保留食管,創造了機器人精準微創手術的又一個“奇跡”!
“小毛病”變成“大麻煩”
從2010年開始,谷先生就一直受到反酸、噯氣和吞咽困難等癥狀的困擾,但一直保守治療。3年前,單位體檢發現他的食管有一腫物,但當時腫物較小就沒有重視。
直到去年年底,古先生感覺吞咽更加困難了,連吃粥都很費勁,再次復查竟然發現之前很小的腫物已經占據了幾乎整個食管腔,造成食管下段嚴重狹窄,長度竟有將近8cm。食管在胸腔段的長度只有20cm左右,這么大的腫瘤把古先生嚇壞了,急忙趕到當地大醫院就診。
經過進一步的檢查,當地醫生判斷這極可能是比較罕見的食管平滑肌瘤。它雖然是良性的,但是因為體積太大,傳統上需要通過開胸大切口手術來切除腫瘤。在手術過程中,如果食管粘膜受到嚴重損傷,甚至需要切除部分食管,并開腹將胃制作成管道形狀,在胸腔與食管對接進行消化道重建。這樣的方式,手術創傷極大,術后常常出現吻合口瘺、營養不良等嚴重并發癥,不僅增加手術風險,還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既然是良性腫瘤,就沒有既能完整切除腫瘤,又能保存食管的方法嗎?”古先生實在沒想到,幾年前忽視的小腫瘤竟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還是有一線希望的,如果使用機器人手術或許可以圓滿地解決你的問題,你可以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找找楊浩賢主任醫師?!碑數蒯t院胸外科主任明白古先生的難處,于是推薦他來中腫。
在專家門診上,楊浩賢主任醫師仔細查看了古先生的檢查結果,他認為食管平滑肌瘤的診斷是正確的,但如此巨大的平滑肌瘤實屬罕見。
“我認為可以用機器人手術試一試,有很大的成功機會!”楊浩賢主任醫師又重新點燃了古先生的希望。
突破以往手術治療的“禁區”
治療前,楊浩賢主任醫師為古先生安排了全面細致的術前檢查。胸腹部CT檢查結果提示,食管胸下段管壁不均勻環形增厚,最厚處達42mm,長約81mm,與胸主動脈相貼;超聲胃鏡檢查確認了在距離門齒約35-40cm處,可見食管近全周粘膜下隆起腫物,表面粘膜光滑,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層,累及食管全周,病情非常復雜。
△CT圖像顯示腫瘤環繞食管全周,壓迫食管腔,腫瘤長徑達8cm
“腫瘤不僅非常大,而且呈O型包繞食管全周,手術中想要完整切除還要保護食管粘膜不受損傷,簡直是難于登天!”看完檢查結果后,楊浩賢主任醫師認為病情比想象中更復雜。
但是,機器人手術系統就是讓以往不敢想象的事成真?;趫F隊豐富的機器人精準微創手術經驗,楊浩賢團隊認為在手術機器人的協助下,不僅能夠徹底切除腫瘤,而且能夠完整保留整條食管,并且是在微創切口下完成。
精心準備、密切配合,推演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并做好應對預案,這是楊浩賢主任醫師對手術團隊的要求。手術團隊和相關科室醫生護士進行了認真討論,制訂了全面細致的手術方案,并且與古先生和家屬充分溝通,確保萬無一失。
手術當天,楊浩賢主任醫師早早來到手術室,和麻醉醫師李毅、洗手護士王小知、巡回護士楊小芳、手術助手譚子輝博士以及博士生楊沐籽、碩士生王仲宇等一起著手準備,包括手術體位、切口位置、器械選擇等方方面面逐一落實。
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后,這次手術的重要角色登場,它就是目前最先進的第四代機器人手術系統。通過放大10倍的三維高清視野,這個系統為外科醫生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手術感受,360度自由轉彎的手術器械使外科醫生操作更加靈活。通過機器人手術系統,許多以往手術治療的“禁區”得以被突破。
楊浩賢主任醫師端坐于機器人手術系統操作臺,助手在手術床邊熟練地完成打孔和安裝機械臂的操作,一切準備就緒,手術正式開始。
手術剛開始就可以明顯看到,在食管與胃的交界部有一個巨大隆起的腫物,楊浩賢主任醫師一人操作四條機械手臂,靈活輕巧地剝開腫瘤表面的食管肌層,腫瘤的完整形狀慢慢呈現在眼前。在助手的協助下,楊浩賢主任醫師將形狀極為不規則的腫物與食管分離,小心翼翼地保護好如紙張一樣薄的食管粘膜,僅用不到一小時便完整切除腫物,最終將食管肌層縫合,使食管完整如初,手術順利結束!
△機器人精準微創手術
快速康復!第二天下床,胃鏡確認食管粘膜完好無損!
“腫瘤完整切除,而且食管也保住了!”古先生蘇醒后,楊浩賢主任醫師第一時間把好消息告訴了他。
由于手術是在微創方式下完成,古先生術后并未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整個人的精神也非常好,在胸科四區護理團隊的呵護下,術后第二天就下床走路,術后第三天,胃鏡下可以看到原先的腫物已經完全消失,狹窄的食管已經恢復正常,食管粘膜完整無損。
“這么說我現在就可以喝水吃東西啦?”古先生激動地問道。
“沒錯,手術非常成功,你現在就可以正常飲食,如果你愿意,今天就可以出院!”聽到楊浩賢主任醫師滿懷信心的回答,古先生和家屬非常高興。
△出院前,古先生精心準備錦旗與胸科四區部分醫護人員合影
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黃埔院區,胸科醫護團隊以機器人與胸腔鏡微創手術和快速康復為技術特色,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和護理難關,相關成果先后兩次在國際胸外科會議上作口頭報告,還牽頭主編了我國第一部機器人胸部腫瘤微創外科專著。目前,科室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機器人胸部腫瘤微創手術和快速康復培訓中心,在服務來自全國各地的廣大患者的同時,也為我國兄弟單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機器人與胸腔鏡微創胸外科人才
(責任編輯:家庭醫生在線 通訊員:文朝陽、陳鋆、趙現廷)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