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周|三個人中有一個的“病”,到底是不是癌?
“啊,體檢發現‘結節’了,怎么辦?”“我這個結節會不會變癌癥啊?”“要不要做手術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甲乳外科賴遠輝主任反映,經常碰到拿著體檢報告,一臉驚恐找來的“甲狀腺結節患者”。那么,甲狀腺結節到底是“何方神圣”?會不會癌變?到底要不要切除?且聽賴主任分解!
什么是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是甲狀腺細胞在局部異常生長所引起的散在病變。 甲狀腺結節可分為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常見的良性結節有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炎等,惡性結節即甲狀腺癌。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惡性結節所占比例不到5%,即使是惡性,也不用太過于擔心,甲狀腺癌還有一個別稱叫“懶癌”,大多數進展較慢,屬于“惰性腫瘤”。
甲狀腺結節常見于哪些人群?
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現上升趨勢,借助高分辨率超聲檢查,在一般人群中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為11.8% - 73.0%。據統計顯示,我國成人甲狀腺結節發生率約為32.4%,差不多每3個人里就有 1 個,成年女性甲狀腺結節檢出率(46.1%)顯著高于男性(31.5%),而且其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甲狀腺結節有哪些臨床表現?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常常是無意中發現頸部腫物,或僅在體檢時超聲發現甲狀腺結節。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可出現甲亢或甲減相應的臨床表現。部分患者由于結節壓迫周圍組織,出現頸部異物感、聲音嘶啞、呼吸/吞咽困難等局部壓迫癥狀。賴遠輝主任提醒,甲狀腺結節通常比較隱蔽,很容易被忽視,所以一定要按時體檢!
如何判別甲狀腺結節性質?
發現甲狀腺結節后應該及時到甲狀腺專科就診。醫生會根據病情對甲狀腺結節進行影像學評估和甲狀腺功能、自身抗體及腫瘤標志物的測定,必要時還會行甲狀腺細針穿刺活檢和甲狀腺癌分子標記物檢測。其中高分辨率超聲檢查是判別良惡性甲狀腺結節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若包含以下幾點,提示惡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①微小鈣化(砂礫狀鈣化、針尖樣或簇狀分布的鈣化等);
②邊緣不規則(邊界模糊/微分葉);
③縱橫比>1;
④實質性、低回聲或極低回聲結節;
⑤結節內或周邊血流豐富(TSH正常情況下);
⑥有頸部淋巴結異常等。
甲狀腺結節一定要手術治療嗎?
大多數惡性甲狀腺結節需要手術治療,而多數良性甲狀腺結節定期復查即可,無需特殊治療。對于有壓迫癥狀、伴有甲亢、生長較快和位于胸骨后等特征的結節則需選擇手術治療。賴遠輝主任說,絕大部分甲狀腺癌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經過規范的、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后,預后比較好。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后的10年生存率甚至可達90%。
得了甲狀腺結節還能不能吃碘?
“醫生,那我得了甲狀腺結節,是不是這輩子都不能吃碘了?”賴遠輝主任說,大概十個病人中有一大半會問他這個問題,這是“刻板印象”。碘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碘缺乏和碘過量都會導致甲狀腺結節和其他甲狀腺疾病的患病率增加,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應該保證適當的碘攝入量,如果合并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則需要適當限制碘的攝入,所以,能不能吃碘,要搞清楚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議聽從醫生意見。
賴遠輝主任提醒,不要盲目緊張,也不要極度恐懼,定期體檢,有問題找醫生,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規律作息、戒煙限酒、合理飲食、保持心情愉悅。甲狀腺結節不是來勢洶洶的“魔鬼”,大部分可以和平共處,我們只要察言觀色,以禮待之,小部分想要攻城略地,我們就快刀斬亂麻,絕不手軟。
指導醫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甲狀腺乳腺外科 賴遠輝
(責任編輯:羅敏效 通訊員:鄭亦楠、何旭鵬)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