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國際慢粒日 從生存到生活,20年慢粒靶向治療,希望與挑戰共存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以下簡稱為慢粒)曾經被認為是一種“不治之癥”,20年前,全球第一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出現,標志著腫瘤治療從此進入靶向治療時代。這20年歷程中,成熟靶點更新迭代,在研靶點不斷創新,慢粒的治療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慢粒已經從“不治之癥”轉變為可治可控的“慢病”,然而慢粒患者依然存在著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和生存痛點,亟需打破耐藥困局。
9月22日是國際慢粒日,這個日期主要取自于慢粒的發病原因,是由于體內第9號和22號染色體末端異位產生的融合基因導致的。值此之際,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教授呼吁關注慢粒患者的生活質量,強調科學管理的重要性,并就慢粒疾病知識以及診療現狀進行了解讀。
靶向藥物讓慢粒變成慢病,5年生存率接近90%
慢粒是一種骨髓造血干細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惡性腫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中國慢粒患者較西方更為年輕化,國內幾個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粒中位發病年齡為45~50歲,而西方國家慢粒的中位發病年齡為67歲。
慢粒是首個被證明與染色體異常有關的人類腫瘤,由于患者體內第9號和22號染色體發生了相互易位,導致該易位形成了一個新的基因——BCR-ABL融合基因。在TKI出現之前,化療、干擾素治療和骨髓移植是慢粒的傳統治療方法,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001年,全球首個靶向藥物的出現標志著慢粒的治療進入了TKI時代,使得慢粒患者的10年生存率從不到50%提高到了85-90%。目前,TKI已經成為國際上多個指南推薦的慢粒一線治療方案。
“靶向治療歷經了20年,TKI的出現不僅引領了腫瘤治療進入靶向時代,也徹底改變了慢粒患者的病程和治療結局。慢粒正在從一個血液腫瘤性疾病轉化成類似于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疾病。因此,在TKI治療時代,治療目標已經不再是獲得生存,而是更高的生活質量。”江倩教授表示。
第三代TKI迎突破進展,有望為耐藥困局提供新解
獲得性耐藥一直是慢粒治療的主要挑戰。作為目前主要的治療藥物,多數患者接受TKI治療可以獲得理想的療效,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達到無治療緩解的目標,但此外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耐藥。BCR-ABL激酶區突變是獲得性耐藥的重要機制之一,其中T315I突變是最常見的耐藥突變類型之一,有研究顯示該突變發生率有時甚至高達25%。由于突變發生率高,對一二代TKI均耐藥,且導致疾病進展快,預后差,因此盡早發現尤為重要。江倩教授提醒:“如何規范地進行定期檢測也非常重要,當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未達到最佳反應或出現疾病進展時,需要盡快檢測激酶突變情況,有助于及時更改治療方案,減少治療時的風險。“
目前國內還沒有第三代TKI藥物,對于耐藥或療效欠佳或進展期的慢粒患者來說,第三代TKI是“剛需”。針對T3151突變患者的未滿足需求,近年來國內開展了相應的臨床研究項目。“在2020年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上,一項關于新一代TKI奧雷巴替尼(Olverembatinib,HQP1351,曾用名耐克替尼、奧瑞巴替尼)治療既往TKI耐藥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的Ⅱ期關鍵性研究進展公布,其臨床研究結果證實了令人十分滿意的療效,且在當前有限的追蹤期中,顯示了較好的耐受性。”江倩教授介紹道。
江倩教授表示:“中國本土創新的第三代TKI藥物就是針對T315I突變而設計的,既往臨床研究也充分證實該藥對T315I突變患者不僅具有非常好的療效,且安全性可控。因此我非常期待這類原研創新的藥物能夠為更多耐藥慢粒患者,特別是多重耐藥的患者提供治療機會,延續生命。”
據了解,目前亞盛醫藥的奧雷巴替尼已在中國遞交新藥上市申請,并獲納入優先審評和突破性治療品種。相信隨著新藥上市和激酶突變檢測的規范化,現有的耐藥問題有望被克服,使得更多患者能夠從中獲益。
專家呼吁“正常”看待慢粒患者,助力他們重回社會
江倩教授一邊輸液,一邊工作
隨著TKI的廣泛應用,慢粒慢性期患者的生存期已接近同齡正常人,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不僅僅指身體和精神狀況,更重要的是能否回歸到社會。江倩教授根據自身接診的經驗表示,盡管疾病情況已經控制得很好,許多年輕患者仍然會隱藏病情,擔心一旦公開可能會受到另外一種眼光看待,對于他們將來升學、找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慢粒患者回歸社會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有很多優秀的慢粒病人,在本職工作上做了很好的貢獻,這些人應該被視為正常人!”江倩教授呼吁道,對于慢粒患者不僅要關注疾病管理,還有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同時也鼓勵慢粒患者積極發聲,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慢粒人生。希望社會各界積極貢獻力量,攜起手來為幫助慢粒患者重建生活信心,回歸社會的“大家庭”。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科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