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發性骨髓瘤59歲高發 出現5種癥狀要重視
正值中國醫師協會多發性骨髓瘤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召開之際,“多一點”行動——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抗癌之路分享會在廣州舉行,旨在提高公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知,鼓勵中老年人這一高發群體識別疾病早期癥狀、及時到血液科就診并堅持規范化治療,呼吁社會各界關注中老年人健康并給予惡性血液腫瘤患者群體更多關愛。
中國醫師協會骨髓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路瑾教授
我國多發性骨髓瘤 59歲高發 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在分享會上,中國醫師協會骨髓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路瑾教授接受了家庭醫生在線的采訪時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在很多國家其發病率已超過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我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是59歲,隨著人口老齡化情況的不斷加劇以及檢測能力的逐步增強,我國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也將呈上升的趨勢。
多發性骨髓瘤易混淆 出現5種癥狀要重視
然而,目前我國公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知程度普遍偏低;同時,疾病起病較慢且癥狀缺乏典型性,與其他科室疾病很難區分,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預后較差。有數據顯示,約60%以上的患者在發病初期或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會出現骨痛和骨折的現象,不僅增加臨床治療難度,而且造成患者極大的傷殘率。另外,有約20%-50%的患者伴有腎臟損傷,如腎功能不全以及需要進行血液透析。
路瑾教授強調:“如果出現骨痛、腎功能不全、高鈣血癥、貧血和反復感染等癥狀時,應盡早到血液科就診,通過血尿檢查、骨髓穿刺及活檢等相關檢測判斷是否患病,以實現早診早治、改善預后。”
引入新藥 我國多發性骨髓瘤平均中位生存期達3-5年
盡管多發性骨髓瘤尚無法治愈,但是隨著新型治療方式的不斷應用,患者的生存期較之前已明顯延長。路瑾教授表示,“如今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已從三到五年,現在大概五到七年。”可以說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比以前越來越好。
路瑾教授表示,“如今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首先,得益于大量新藥開始引入中國,第一大類是例如硼替佐米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蛋白酶體抑制劑,第二大類是免疫調節劑,第三類包括即將在中國開展臨床試驗的單抗藥物,第四類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等等。另外,自體移植也是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另一大進展,在診療過程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分享會上,路瑾教授見到一位已帶病生存十三年仍神采奕奕的老患者后倍感欣慰地表示,患者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對疾病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幫助他們提升治療依從性,實現足量、足療程治療,才能達到疾病可能的最大緩解、延長生存時間并提高生活質量。
另外,更加可喜的是今年國家的醫保目錄進行了更新,把骨髓瘤支柱的治療藥物硼替佐米(萬珂)納入了醫保,并對價格進行了調整,幫助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廣州地區哪家醫院治療直腸癌效果佳?
2024-10-21乳腺癌患者能否補充雌激素
2024-10-21注射用達卡巴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根治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1廣州哪家醫院治療小腸腫瘤效果佳?
2024-10-21治療乳腺癌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1鄭州治療殘胃淋巴瘤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嬰兒出現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