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能早期篩查發現 哪些人群應定期篩查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我國惡性腫瘤的第四位,近幾十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大腸癌屬于篩查效果明確的惡性腫瘤,早期進行大腸癌的臨床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做好大腸癌的早期篩查工作對于患者的生存預后都至關重要。
大腸癌能提早發現
對于預防癌癥,很多專家都提出了“雙早”政策,也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其中早發現指的就是癌癥篩查。大腸癌作為一種常見的腫瘤疾病,常常給人們帶來恐懼,然事實上,只要高危人群做好篩查工作,是完全可以做到及早發現,爭取良好的治療效果的。
大腸癌幾乎都是由癌前病變發展而來的,所以早發現可有效阻斷它的進程,降低死亡風險。從大腸息肉發展到大腸癌往往需要7-10年,大腸癌比大部分癌癥更容易通過篩查及早發現。
大腸癌最好的篩查手段是什么呢?答案是腸鏡檢查。腸鏡是腸癌篩查的最準確方法。具體做法是將管狀的腸鏡從肛門逆向伸入整段大腸,腸鏡上帶有微型攝像頭,醫生能清晰地觀察到腸內是否有息肉,并可以對病變部位取或組織做病理學檢查,因此腸鏡又被稱為診斷息肉、大腸癌的“金標準”。
而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指南,普通人群50歲以上都要參加篩查,如果有大腸癌、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的人,則應從40歲開始,或者比家人診斷患病的年齡提早10年進行篩查。炎癥性腸病患者也要及時檢查。可是,有很多人因為擔心腸鏡會有不適感和痛感而排斥腸鏡檢查,導致錯失了可以及早發現大腸癌存在的時機。因此,醫生專家提醒大家,腸鏡檢查是十分必要的,是關乎治療效果與生存質量的重要環節。
哪些人群應進行腸鏡檢查
一、高齡人群
大腸癌患者大多數年齡都在50歲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粘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故大腸癌的發病年齡也較高。因此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群,應該咨詢醫生,定期做腸鏡檢查。
二、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的人
家庭中有直系親屬患過大腸癌者,那么他一生中患上這種疾病的危險性將會比一般的普通人高出8倍之多。有統計數據稱,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大腸癌患者有此病的家族患病史。
三、炎癥性腸病患者
多年不愈、病變范圍較廣的潰瘍性結腸炎,應在患病8年后,每1~2年檢查一次全結腸鏡;如病變僅累及左半結腸,可以在患病15年后進行監視檢查。
總之,對大于50歲的普通人群和大于40歲的高危人群來講,每年都應做一次糞便潛血實驗,陽性者需做進一步檢查及隨訪。盡可能對大腸癌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提高早期大腸癌的治愈率,減少死亡率。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廣州地區哪家醫院治療直腸癌效果佳?
2024-10-21乳腺癌患者能否補充雌激素
2024-10-21注射用達卡巴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根治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1廣州哪家醫院治療小腸腫瘤效果佳?
2024-10-21治療乳腺癌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1鄭州治療殘胃淋巴瘤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嬰兒出現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