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息肉可能演變為大腸癌 飲食預防大腸癌的方法
近些年,我國大腸癌發病率迅速上升,上升速度約為每年4.2%,遠超2%的國際水平,是我國排行第三的癌癥殺手。健康的腸道是光滑且富有彈性的,如果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不好,就可能會長出腸道息肉。“腸道息肉分為三個類型,腺瘤性息肉、進展性息肉和非進展性息肉,并不是所有的腸道息肉都會發生病變。”目前腸道息肉的發病率比較高,約30%,而10%—15%的腸道息肉會轉變為惡性腫瘤,即大腸癌。
大腸癌的發病,除了個體的遺傳因素,外在環境因素也不可忽略。飲食、乳制品、葉酸、吸煙、肥胖也與大腸癌發病緊密聯系,正所謂“病從口入”。七至九成大腸癌與飲食因素有關,飲食等生活習慣影響大腸癌的發生,如脂肪、紅肉、酒精、煙草等。提早對飲食進行干預,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引發大腸癌的因素
1、脂肪與紅肉
有研究指出,高脂攝入的婦女與低脂攝入婦女相比,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32%。而肉類中攝入過多紅肉是大腸癌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別是盡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類,有助于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2、煙酒嗜好
吸煙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過度吸煙和酗酒可致氧應激促使腸粘膜損傷和癌癥發生。而嗜煙又嗜酒還會促進鋸齒狀腺瘤的發生。
3、肥胖
體重和體重指數的增加是大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西餐誘導肥胖高胰島素血癥,參與大腸腫瘤的發生。而葡萄籽膠囊正是抑制肥胖誘導的大腸腫瘤“克星”。國際指南要求人們應盡可能控制體重和加強體育鍛煉。
4、腸道細菌
與大腸癌相關的腸菌包括解沒食子酸鏈球菌、脆弱擬桿菌、糞腸球菌、大腸桿菌、具核酸桿菌等,研究腸道微生態對早期大腸預警有潛在的意義。基于腸微生態組織學研究有助于發現大腸腺瘤和腺癌早期,具核酸桿菌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構成的腸微生態可能用于大腸癌的篩查。糞便中來自腸菌的4個基因可作為大腸癌精確分型的基礎。
飲食預防大腸癌的方法
1、控制能量攝入總量
總的能量攝入與大腸癌危險性有關系,無論攝入的能量是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可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2、多吃水果、蔬菜,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所起的作用恰恰與肉制品相反,歐洲一大型劉新學研究表明膳食纖維的攝入與大腸癌的發病呈負相關,且與膳食纖維的來源無關。每天食用10%膳食纖維將降低大腸癌發生率10%。對于人體,膳食纖維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長期低膳食纖維者,糞便中影響組蛋白乙酰化的丁酸鹽降低,大腸腺瘤的發生率升高。人們在平時應該盡量多攝入蔬菜、水果、纖維素,合理飲食。
3、補充維生素與微量元素
補充維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結腸上皮過度增生轉化為正常,葉酸也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病。
4、葉酸
用葉酸來預防大腸癌曾被很多人質疑,其實葉酸是可以預防腫瘤的。補充葉酸可減少低葉酸者大腸腺瘤再發率,還可預防散發性大腸腺瘤的初發。一項近期由中國人完成的研究表明,對于基礎葉酸水平比較低的人群每天1000微克的葉酸攝入能夠顯著降低大腸腺瘤發生。
5、食用乳制品
主要通過鈣而產生保護作用,鈣攝入能延緩腺瘤發展每天攝入2000mg的鈣將使有結直腸息肉史的患者降低20%結直腸腺瘤的發生風險。這是因為,鈣能夠與次級膽酸以及離子化的脂肪酸結合,形成惰性物質,減少后兩者與腸腔的基礎,并起到抗炎作用;二是鈣直接作用于細胞周期,減少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分化,促進異變細胞凋亡。鈣影響腫瘤發生,但鈣劑、維生素D或聯合應用均不能二級預防大腸腺瘤。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廣州地區哪家醫院治療直腸癌效果佳?
2024-10-21乳腺癌患者能否補充雌激素
2024-10-21注射用達卡巴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根治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1廣州哪家醫院治療小腸腫瘤效果佳?
2024-10-21治療乳腺癌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1鄭州治療殘胃淋巴瘤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嬰兒出現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