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貧血或是大腸癌癥狀 大腸癌早期治療是關鍵
現在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由于大腸癌早期沒有癥狀,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發展到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學會識別大腸癌,早期治療是關鍵。認識大腸癌的有關癥狀,如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貧血等,提高對大腸癌的警惕性,及早進行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的關鍵。
大腸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1、腹脹、腹痛
?腹脹腹痛是由于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
2、便血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占36。5%。這也屬于大腸癌的早期癥狀表現。
3、貧血
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癥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
4、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大腸癌早期發現并且妥善治療,是治愈率高的癌癥,及早治療的存活率高達90%以上。因此定期篩檢是相當重要的,尤其家中有人曾有人患有大腸癌,就屬于高危險群,應及早開始篩檢。
大腸癌常見的篩檢方式
1、直腸指診
直腸指診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篩檢,卻較不為人所接受。其實醫生透過觸摸,可獲得許多訊息,除了得知肛門有無病灶外,男性攝護腺狀態、女性子宮形狀大小、糞便顏色、是否有血,雖然指頭僅能觸摸所及的直腸前端,但是較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透過指診分辨癌癥、息肉、痔瘡,是簡單卻有效的檢查方式。
2、糞便潛血篩檢
糞便中的血液是肉眼難以察覺的,透過糞便潛血篩檢可以檢查出腸道出血。這項檢查不但簡單,篩檢費用也很便宜。可惜大腸癌或大腸息肉沒有出血時,就可能因此疏忽,也可能因為一些其他疾病或飲食造成該項檢查陽性。
3、乙狀結腸鏡檢查
利用一種細長、可彎曲、具有光源、并能攝影的管子,從肛門放入直腸、乙狀結腸、和一部份的降結腸,正好是大腸癌比較常發生的位置,可以看到部分腸子內部有無發生病變。雖然較大腸鏡舒適,但僅能看到三分之一的大腸。檢查前需要先灌腸,檢查不會疼痛,只有略為不適。當乙狀結腸鏡發現大腸癌或是息肉時,就需要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4、鋇劑X光攝影
鋇劑是一種液體狀的顯影劑,經由肛門灌入大腸當中,利用X光攝影間接觀察大腸內壁是否有異常之處。對于偵測比較大的腫瘤,效果佳。但是較小的腫瘤或息肉,就容易忽略。由于X光攝影力求清晰,因此檢查前必須先做好清腸準備。
5、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與乙狀結腸鏡的檢查方式類似,但是長度更長,能夠更有效的檢視所有大腸。大腸鏡檢查還有另外一項優點,如果檢查時發現息肉或腫瘤,可以立即切除,或是摘取部分組織進行化驗。檢查前必須做好清腸準備,檢查時可能會給予注射藥物,幫助放松心情和入睡。
建議五十歲以上或有大腸癌家族史四十歲以上者,每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若為陽性也無須畏懼,盡快請您的醫師安排內視鏡檢查,只要早期發現,大腸癌是治愈率極高的癌癥。
(責任編輯:杜曉韻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珍香膠囊的成分包含什么?
2024-10-21食管癌的分期是如何劃分的
2024-10-21宮頸充血有必要做宮頸癌篩查嗎
2024-10-21盲腸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況如何?
2024-10-21宮頸癌早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治療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嗎?
2024-10-21男寶寶長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寶寶后背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