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吸煙可導致腎癌 腎癌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只有出現血尿、疼痛、腫塊三大腎癌典型癥狀時才去醫院看病。殊不知,這些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經發展至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有統計顯示,男性腎癌發病率是女性的2至3倍,這可能與男女生理特點不同以及腎癌的發病原因有關。因此,為早期發現腎癌:年過40歲的男性應堅持每年進行腎臟B超檢查,尤其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腎癌家族史的男性更要注意。目前,臨床上至少有60%以上的腎癌患者是因健康體檢或其他原因檢查而偶然發現的。如果B超發現腎臟有異常或有囊腫,應進行CT平掃和增強掃描檢查。
1、長期吸煙、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易致腎癌
腎癌,近年來發病率逐年走高。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腎癌發病率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飛速增長,已躍升至常見泌尿系統腫瘤發病的第二位,成為嚴重威脅國民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盡管腎癌的發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腎癌發病的增速如此之快,與長期吸煙、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曾經有國外研究機構進行調查,發現擁有20年以上吸煙史或者被動吸煙史的人,腎癌的發病率要比沒有這些情況的人高出2.18倍,而肥胖,多食乳制品、動物蛋白、脂肪、咖啡以及少食水果和蔬菜也是腎癌發病的危險因素。
2、肥胖和高血壓:高體重指數和高血壓是引起男性腎癌的原因中比較顯著的兩個因素。
3、職業:有報道顯示金屬鋪的工人、報業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業和石油化工產品工作者腎癌發病和死亡危險性增加。職業病是引起腎癌的原因中較常見的。
4、放射:這是在引起腎癌的病因中值得商酌的一個因素。有統計顯示,使用過一種弱的α顆粒輻射源導致的124例腫瘤中有26例局限在腎,但是未見放射工作者和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的放射暴露與腎癌的相關。
5、遺傳:有一些家族內腎癌,在進行染色體檢查時發現。腎癌高發生率的人中第三對染色體上有缺陷。多數家族性腎癌發病年齡比較早 , 趨于多病灶和雙側性。這是引起腎癌的原因中難以避免的一類因素,有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遺傳性斑痞性錯構瘤病的患者發生腎癌者多達 28%~45% 。
6、食品和藥物:調查發現高攝入乳制品、動物蛋白、脂肪,低攝入水果、蔬菜是引起腎癌的危險因素。濫用解熱鎮痛藥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藥物可增加腎孟癌危險性。利尿劑也可能是促進腎癌發生的因素。
為此,想要遠離腎癌“侵擾”,首先應該做到戒煙。其次在生活中保持膳食的均衡,切勿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平時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的果蔬,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起一道防癌抗癌的綠色屏障。此外,在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應該抽出時間堅持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只有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方能減少腎癌發生的幾率。
隨著社會的發展,腎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腎癌患者不但要堅持手術治療,還要針對不同階段腎癌選擇不同的飲食,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腎癌。那么,不同階段腎癌患者的不同飲食有哪些呢?
1 患者術前的飲食:患者經確診后,腎癌多進入晚期階段,術前宜食容易消化,吸收、富有營養的食品,如瘦肉、雞蛋,以維持人體營養,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
2 患者術后的飲食:患者手術后因損傷正氣,腎氣大傷,傷氣耗血,要補氣養血。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菠菜、魚羹等,注意不宜食用過多或過飽。另外,多食用含亞硝酸胺的食物,如胡蘿卜、豌豆等,以及具有增強機體抗癌作用的食物,如蘑菇、香菇等。
3 患者化療時的飲食:患者因藥物的副作用,造成陰液耗傷,氣傷血耗,更應進食滋陰補氣食物,如魚羹、龜、甲魚、香菇湯、銀耳湯、燕窩、銀杏、雞湯等。如患者伴有嘔吐現象,可適當服用生姜湯緩解。常飲綠茶,有抗輻射的效果。
4 患者放療時的飲食:患者放療期間,腎陰虧損,多食滋腎陰養血生津的食物,如菠菜、蘋果、山梨、龍眼肉、核桃仁、枸杞子、銀耳湯等。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鼻咽癌是否會直接遺傳?哪些癥狀需警惕
2024-10-22得了酒精肝一定會發展成肝癌嗎?
2024-10-22常見的腫瘤檢測標志物有哪些?
2024-10-22哪些人群屬于胃癌的高發群體?
2024-10-22腦腫瘤良性術后多年能否吃柚子
2024-10-22宮頸癌化療后白細胞降低如何處理
2024-10-22宮頸癌常見癥狀有哪些
2024-10-22肝癌是否存在遺傳的可能性?
2024-10-22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