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吸煙都可導致食道癌 如何預防食道癌?
生活中是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的,尤其是一些癌癥的發生就會和生活有直接的關系。例如,發生食道癌的時候就是因為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造成的。那么,到底會有怎樣的原因引起這樣的疾病呢?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食道癌的病因
(1)吸煙與食管癌:西方學者多認為吸煙可能是食管癌發生的主要因素。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一些食管癌高發區居民吸煙相當普遍,一些地區居民不吸煙,食管癌則很少見。如paymaster報道嗜好吸黑檀葉煙和咀嚼萎葉的印度穆斯林、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中,食管癌發病率高,而無此嗜好的拜火教徒中食管癌則很少見。故認為嗜煙可能是食管上段癌和中段癌發病率高的原因。但國內既往的流行病學調查卻沒有發現吸煙與食管癌發生存在密切聯系。現在看來既往這些研究絕大部分來自食管癌局部高發區,且僅局限于農村人口。近年來我國學者同時對高發區、低發區以及城市、鄉村食管癌進行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多數仍認為吸煙可能也是我國食管癌發生不可忽視的促癌因素。
(2)飲酒與食管癌:有關食管癌與飲酒的關系國外學者做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他們發現許多食管癌患者有大量飲酒史,或者多是釀酒工人及與酒商有關的職員。最近英國和香港科學家調查了香港食管癌患者的吸煙及飲酒情況,經過詳盡對比分析,發現飲酒可能比吸煙更容易致食管癌發生。國內學者張毓德等對1400名食管癌患者進行調查,發現病例組有陽性飲酒史(每周平均白酒2兩以上,連續5年以上)者占26.9%,而對照組為17%。
但劉伯齊等對江蘇揚中縣、新疆新源縣及江蘇淮安縣的食管癌患者進行病例對照講究,發現只有飲酒量大的淮安縣為陽性結果。看來酒精的作用與其持續時間,飲量大小有一定關系。但目前尚無用酒精或酒類制品作誘發動物食管癌報道。比較公認的看法是酒本身可能并不直接致癌,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以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進致癌物進入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損傷,為食管癌的發生創造條件。國內外一些研究發現有些酒中可能污染有亞硝胺、多環芳烴、酚類化合物、ddt等。這些污染物質可能會增強酒精對食管黏膜的損害。
(3)飲食習慣與食管癌:經在高發區進行發病因素的調查,發現食管癌病人有食物粗、糊、進食過快、喜吃燙飲料的習慣,這些因素損傷了食管上皮,增加了致癌物的敏感性。多數研究表明,熱食是食管癌的發病因素之一。
如何預防食道癌
1、減少食道管的損傷
不要吃過燙的食物,喝極燙的飲料,可以使患癌癥的危險性增加4倍。不要進食過快,雖然食管的鱗狀上皮和其他上皮相比,具有一定的耐磨特性,但畢竟有限。但細嚼,可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形成光滑的食團。慢咽,可使食團得到食道分泌的黏液潤滑,順利移到胃,使食管不受到磨損。如果吃東西時狼吞虎咽,那么食管難免會受到損傷。不要過量飲烈性酒以減輕對食管粘膜的刺激,因為這樣才不會提高患食道癌的危險程度。
2、保持營養均衡
避免某類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預防食道癌的發生呢?營養的均衡維系的身體的健康和免疫能力,所以這方面一定要積極做好。蛋白質缺乏會出現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惡變;脂肪缺乏時有礙必須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影響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烹調中常破壞大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吃肉、攝取動物脂肪、攝取大量鹽,會加速患食道癌的危險。但吃大量蔬菜水果、谷物和喝綠茶,可以減輕上述危險。
3、少吃亞硝酸鹽含量高的食物
改善用水條件,減少飲用水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如果漂白粉處理飲水,使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減低,常服用維生素C,可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另外,咸菜中也含有較多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在胃內的酸性環境中,會與仲胺類物質結合而生成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它能引起胃癌、食道癌等癌癥。霉變食物中多含有黃曲霉菌素,可以引起食道癌、肝癌等多種癌癥。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