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放化療
說起來好像肺癌的治療手段真的很多,雖然沒有夸張到讓人應接不暇的地步,但是真的算是很多的了。肺癌肺癌包括兩大類,一類為原發性肺癌,是指由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惡變而來的惡性腫瘤;另一類為轉移性肺癌,由其他部位原發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肺形成。
原發性肺癌又可大體上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后者主要包括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原發性肺癌易有血道和(或)淋巴道播散。除極早期的病變外,原則上應把原發性肺癌看成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因而,盡管局部治療(手術、放療)可將肺部的病灶去除或殺滅,但如不配合全身治療,往往好景不長,不久就有腫瘤復發和(或)轉移,致成前功盡棄,這一點,對小細胞肺癌尤其如此。小細胞肺癌病情發展快,全身播散傾向突出,對化療高度敏感,且已開始有治愈的患者。因此,化療應作為小細胞肺癌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
對于非小細胞肺癌,過去曾有放棄化療的意見。但自80年代以來,已有嚴格設計的科學研究證明,對于一般狀況尚可的患者,用化療的無論是生存情況還是全身情況,化療的效果肯定比單用最好的支持治療好。再加上非小細胞肺癌由于新藥不斷問世,方案屢有改進,現在的化療效果顯然優于以前。即使是晚期肺癌,對于合適的病例,使用化療可達到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的目的。
轉移性肺癌的化療效果視原發性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而不同,但也是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
臨床上,化療常見的毒副作用有:
(1)局部反應:引起靜脈炎及局部組織壞死。
(2)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嚴重時血小板、紅細胞、血紅蛋白均降低,出現疲乏無力、抵抗力下降、發熱、出血等癥狀。
(3)胃腸毒性:口干、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4)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加快腫瘤復發或轉移進程。
(5)腎毒性:嚴重時出現腎功衰竭。
(6)肝損害:包括壞死、炎癥等。
(7)心臟毒性:可表現為無力、活動性呼吸困難、心電圖出現異常等。
(8)肺毒性:發熱、干咳、氣急等。
(9)神經毒性:便秘或麻痹性腸梗阻。
(10)脫發:脫發的程度與藥物的濃度和劑量有關。
肺癌放療
術前放療:術前放療曾被一度推崇,認為放療能使原發灶肺癌體積縮小,使肺癌與周圍組織結構血管和重要器官癌性粘連程度減少,因而能使一些在技術上不能切除的肺癌變為能切除,提高了手術切除率;其次由于肺癌在放療后縮小,有可能使手術范圍縮小。如單純手術需要全肺切除,術前放療后有時可改為肺葉切除,擴大了手術適用證。此外,放療后肺癌血管閉塞、癌性粘連為纖維粘連,從而使術中出血減少,手術難度降低。缺點是定位不易準確,放射野大,往往傷及健肺,損害肺功能,而且放療可以使肺部粘連增加,放射野內胸膜增厚,肺門分離困難,使治療相對地變復雜,療程長,費用高。
術后放療:對手術未能清除全部肺癌組織而未發現遠處轉移者,可行術后放療。此類病人手術時應在肺癌殘留部位用金屬小環或夾子作標記,并詳細記錄肺癌情況及解剖標志便于定位。放射野應準確包括肺癌區,面積不必過大。對術后放療能否提高局部肺癌的控制率和生存率,目前仍有爭議。
術中放療:由于手術和單純放療均有一定限度,如果癌腫侵犯大血管,手術難以根治性切除,處于細胞水平的亞臨床病灶,手術不易奏效,病灶可能有殘留,體外放療高劑量往往引起放射性肺炎,心臟和脊髓重要器官亦不能耐受高劑量。術中放療有利于克服兩者的局限性,即可在直視下直接照射手術后殘余病灶、亞臨床灶,而不發生合并癥。胸部手術均采用側臥位,術中照射會包括肺和器官一部分在內。
但是,肺癌放化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一。是放射性食管炎:一般在常規放療3周,腫瘤組織吸收量達30Gy左右出現,主要表現為吞咽疼痛、進食梗阻感等。
二。是放射性肺炎: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氣急等。
三。是放射性脊髓病:肺癌放射治療中應嚴防放射性脊髓病的發生。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