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魚降低胰腺癌風險 胰腺癌與不良習慣有關
近日,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在新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發表報告,內容稱。其研究顯示大量攝取名為“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脂肪酸能夠降低患胰腺癌風險,最大可至30%,主要原因可能是這類脂肪酸能夠減輕胰腺的炎癥。專家表示,胰腺癌由于早期癥狀難發現,以至胰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僅有6%,成為名副其實的“癌中之王”,此次研究的發現,對于胰腺癌高危人群來說從飲食上預防胰腺癌找到突破口。
多吃魚胰腺癌發病風險要低30%
據悉,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約8.2萬人的健康資料,這些資料來自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間日本的一項健康調查。魚類在日本人的飲食構成中比重較高,因此研究人員根據攝取魚類“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量,將上述人群分為4組。
最終,研究人員發現,調查對象中有449人患上胰腺癌,而攝取“n-3多不飽和脂肪酸”最多的一組與最少的一組相比,胰腺癌發病風險要低30%。
專家介紹, “n-3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一種,因含有多個雙鍵,且第一個不飽和鍵位于碳鏈甲基端的第三位而得名。這類脂肪酸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據此前曾有研究報告指出,胰腺癌的發生與慢性炎癥有關,而來自魚類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癥和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因此降低了胰腺癌的發病風險。
胰腺癌的發生與許多不良習慣有關聯
專家表示,其實在醫學界,雖然胰腺癌的病因不清楚,但是已經發現它與很多因素有關,例如吸煙、飲酒、肥胖、缺少運動、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幽門螺旋桿菌、“三高”飲食 (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等等都被視為與胰腺癌有密切關系。此外,有研究已經提示,抑郁的心情,過大的精神壓力、精神創傷都與胰腺癌發病密切相關,因此,除去多吃魚預防胰腺癌外,警惕這些發病因素也是至關重要。
專家提醒,目前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齡在45歲以上,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應高度小心;初發糖尿病,一段時間內血糖持續升高,這種情況下也要高度警惕胰腺癌;有家族史的病人,如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這方面病史,也要高度懷疑;還有胃大部分切除后的病人,一般20年以后出現這種情況;一些長期大量飲酒、吸煙以及長期接觸化學毒物的人,也要小心。
篩查胰腺癌可分三步走
此外,在檢查方面可分三步走,專家提醒,對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膽石癥,早期可作腹部的超聲檢查再加上抽血查腫瘤標記物(如CA19-9等);如果發現腫瘤標記物CA19-9升高或者B超檢查有異常,就要進一步做MR或CT檢查,或作超聲內鏡檢查;當難鑒別的時候,可做一些PET-CT或者腹腔鏡的檢查。通常,經過這些檢查,大部分的早期胰腺癌都可以發現。
此外,對于以上提高的高危人群,建議至少半年要體檢一次,抽血、作B超或者CT檢查,至少一年要兩次。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