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大腸癌表現差異大 想預防腸癌要做好篩查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系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
大腸癌該如何診斷鑒別
大腸癌的診斷并不困難,關鍵是要做到早期明確診斷。想要早期診斷疾病,就應該掌握其癥狀和體征,對于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明顯、腹痛、腹部腫塊、發熱、貧血便秘、腹瀉的人,尤其是年齡超過40歲的人,就應該提高警惕,及早進行X線鋇劑灌腸或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另外,對于大腸腺癌、有大腸息肉綜合征或家族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家族史、一級血親中有大腸癌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人群,應進行長期隨訪,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
大腸癌的鑒別診斷是相對復雜的,因為左側、右側大腸癌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因此應該分別鑒別診斷。左側大腸癌需要和痔瘡、功能性便秘、慢性細菌性痢疾、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一種病因尚不明了的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直腸結腸息肉、憩室炎等疾病相鑒別;而右側大腸癌則需要與腸阿米巴病(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侵襲腸道內壁引起的寄生蟲性腸道疾病)、腸結核、血吸蟲病、闌尾病變、克羅恩病相鑒別。
做好大腸癌的篩查是預防關鍵
一、對平均危險人群的篩檢
凡老年人體檢時,應將大腸指檢列為常規,遇病人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等癥狀,也應行大腸指檢。
一般人在40~50歲時,大腸癌的發病率開始明顯上升,大約75%的大腸癌發生于這些平均危險人群中。對這些平均危險人群,應從50歲開始,每年行大便潛血檢查,連續3次,無癥狀陽性者的癌腫發現率在1%以上。如任何一次標本陽性,則行腸鏡及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另外也可采用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或每5~10年進行一次氣鋇對比灌腸造影,或每10年進行一次全腸鏡檢查。
二、高危人群的篩檢
對大腸癌高危人群的篩檢包括:
1、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腸癌,則本人患該病的危險性增加,應于40歲時開始行腸鏡、糞便潛血或二者兼施的標準篩檢。
2、曾行大腸癌根治術者,發生復發性癌或新癌的危險性增加。如果行大腸癌切除術者術前未進行徹底檢查,則推薦術后1年內行結腸鏡檢查。如果本次或術前腸鏡檢查顯示正常,則下一次腸鏡檢查可在3年后進行,以后每5年檢查一次。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結腸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的先天或獲得性缺陷所致。該基因的突變多發生在20~30歲時,可導致大腸發生成百上千個腺瘤。40歲以后,攜此基因者幾乎100%發生癌變。對于這種家系成員,應接受遺傳學咨詢,并從青少年時期即進行定期的腸鏡檢查。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