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什么會得子宮癌 患上子宮癌還能治愈嗎?
通常叫子宮癌實際上是指子宮內膜癌,它發生在子宮內層。它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癌癥,在婦女最常見的癌中排名第四位。多見于50~60歲的婦女,常在絕經后發生。近年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可以轉移到身體的許多部位,從子宮向下擴散到子宮頸管,從輸卵管向上擴散到卵巢;也可以浸潤到子宮周圍組織;或通過淋巴系統和血液循環轉移到遠離子宮的部位。
女人為什么會得子宮癌
近年來還發現子宮頸宮頸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各國、各地報道也有差異,我國發病年齡以40~50歲為最多,60~70歲又有一高峰出現,20歲以前少見。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子宮癌可能發生的原因有:
1、遺傳因素
毫無疑問,任何癌癥都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子宮內膜癌當然也不能例外。據臨床統計,約有20%的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且其家族史比宮頸癌高2倍。
2、病理因素
若有長期子宮頸的損傷、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子宮癌的發病原因抽煙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一為抽煙會減少身體免疫力而使子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另一為抽煙本身產生一些物質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3、環境因素
研究發現,沒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幾乎不會產生子宮頸癌,而愈早有不當的性生活,往后便愈容易產生子宮癌。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4、生理因素
子宮內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變傾向,故而被列為癌前病變,其增生過長分為單純型、復雜型與不典型增生過長。單純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1%;復雜型增生過長約為3%;而不典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30%。
5、雌激素因素
一般情況下,女性朋友們如果患了無排卵型功血、多囊卵巢綜合癥、功能性卵巢腫瘤等與子宮相關的疾病時,都要或多或少地服用雌激素,時間一久,便會自然而然地刺激子宮內膜致其病變。了解子宮癌的確切病因,才能更好的接受治療。
子宮癌能治好嗎
專家指出早期子宮癌治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是否及時采取了恰當的治療手段。早期子宮癌癌腫較小,未發生擴散轉移,其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廣泛性全子宮切除是早期子宮癌最主要的手術方法,通常配合盆腔淋巴結清除術以消除鄰近的癌變組織。術后可一定時間內采取放化療、生物治療等治療等手段以防止復發。
子宮癌能不能治好和患者的心態以及選擇的治療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很多患者在發現自己得了子宮癌后,心情沮喪,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沒有活下去的欲望,從而導致子宮癌病情急劇發展,病情惡化嚴重,給治療增加了困難。因此子宮癌要想治好,患者以及家屬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治療態度,下面是子宮癌患者的一些護理注意事項介紹:
1、進食不宜過早一般在肛門排氣后開始喝少量水,如無不適,可吃流食,如米湯、菜湯等,以后逐漸過渡到軟食和普通食物。
2、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咸魚、黑魚等發物。飲食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等。多吃五谷雜糧如玉米、豆類等。
3、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常吃富有營養的干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4、子宮癌手術后飲食不宜過于精細在日常,大部分人常以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為主,忽略了維生素的攝入,而機體的修復是需要各種營養的,尤其是粗纖維食物。對于術后臥床的病人,吃粗纖維食物能起到增進胃腸活動,保持大便通暢
5、忌食辛辣、酒類、冰凍等食品。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一般來說,癌癥越早發現進行治療,其治愈率就越高,可見,對于子宮癌等惡性腫瘤來說,及早發現并及時進行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