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和HPV到底有啥關系 宮頸癌四大認識誤區
宮頸癌是危及女性生命以及生活質量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所有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有報道,全世界每年新出現的宮頸癌病例有53 萬,死于宮頸癌的有27。 5 萬。我國每年新發生的宮頸癌病例為15萬,死亡近10萬,嚴重危害著婦女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揭秘宮頸癌高發的因素
宮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性生活過早、性生活過頻、性伴侶過多、多產密產、伴侶包皮過長、激素分泌紊亂或代謝異常、病毒感染、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及一些性傳播疾病等有關,其中HPV 感染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致病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HPV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類特異感染人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的病毒,它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陰道、子宮頸、肛管的上皮和黏膜是HPV病毒侵襲的好發部位,有報道,在自然人群中,HPV感染率從低于1%到高達50%,在性活躍人群中20%多的人有HPV感染史。90%的HPV感染是一過性的,不需要特殊處理,半年或一年能自身清除,只有10%左右是持續感染的,持續感染人群中也只有少部分會發展呈癌前病變和癌。
HPV病毒感染雖然非常常見,但卻并非所有的感染都會進展為惡性腫瘤。從持續性高危型HPV感染到最后進展為惡性腫瘤是長期、漸變的過程,大概有10年的時間。在宮頸癌之前,會經歷一系列的前期病變,我們稱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按照程度的不同可為CINⅠ、CINⅡ和CINⅢ。經過治療的CIN會有兩種不同的結局,一是病變自然消退,很少發展為浸潤癌;二是病變依舊具有癌變潛能,可能發展為浸潤癌。所以,如果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并采取合理的治療手段,打斷這個發展鏈,就能有效地阻斷從癌前病變到宮頸癌的發展過程,從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因此,對宮頸癌早期的篩查是防治宮頸癌的關鍵。但是卻由于很多女性缺乏對宮頸癌的認識,特別是一些衛生條件較差的偏僻鄉村,婦女思想保守,自己有病了也不好意思去治療,還有一些人不理解宮頸癌篩查的意義,不能做到在癌癥早期、癌前病變期就主動到醫院去篩查,因此很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宮頸癌四大認識誤區
宮頸癌其實并不可怕,它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
誤區一:感染HPV=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生和一種叫作人乳頭瘤的病毒(HPV)關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必要因素。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的體內都能檢測出這種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過性接觸而感染HPV病毒。約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這類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會患宮頸癌,因為每個健康女性體內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證實,感染HPV后,大多數女性的免疫系統可以把進入體內的HPV清除。只有少數女性由于無法消滅進入體內的HPV,造成HPV持續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其中有部分患者會進一步發展成為宮頸癌,這一過程約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會進展為宮頸癌,還與HPV的類型有關。HPV病毒大約有100多種亞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類型分別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屬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則屬于高危型,來自世界各國的宮頸癌研究發現,HPV16型和HPV18型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誤區二:宮頸糜爛會變成癌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這兩者其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 “宮頸糜爛”。糜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癥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并正確治療。
誤區三:不重視婦科檢查
從感染HPV病毒,到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漸進的自然病程,一般長達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并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目前,早期宮頸癌患者經治療后,其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5%到90%。
育齡期女性務必不能忽視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細胞學(TCT)檢查等宮頸細胞學檢查,是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宮頸癌的易發人群,更不可掉以輕心:
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檢測發現HPV16、HPV18呈陽性者;
性行為因素不良者,包括開始性生活的年齡過早、多個性伴侶、性衛生不良等都會使患宮頸癌的發病危險增加;
早婚早育、多產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無論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濕疣、梅毒、淋病等都會增加女方患宮頸癌的幾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煙、營養不良者。
誤區四:早期“蛛絲馬跡”視而不見
宮頸癌在早期可能不會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適,有些癥狀也非常容易被忽視。育齡期女性應該學會關注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有時雖然只是“蛛絲馬跡”,卻有可能藏有隱患。
接觸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婦科檢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應提高警惕。
白帶異常多數宮頸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因此,女性平時應該關注白帶的性狀、量的多少和有無臭味。尤其是當發現大量水樣或黏液性白帶時,必須引起注意。
宮頸癌患者要注意的飲食忌宜
1、 宜補充營養,增強體質,多吃牛奶、雞蛋、豆漿、瘦肉、動物內臟等。
2、 宜多吃具有抗宮頸癌作用的食物,如薊菜、甜瓜、菱、薏米、薜荔果、烏梅、牛蒡菜、牡蠣、甲魚、海馬。
3、 防治化療、放療副作用的食物:豆腐、豬肝、青魚、鯽魚、墨魚、鴨、牛肉、田雞、山楂、烏梅、綠豆、無花果。
4、 忌肥甘厚味及甜膩食品,如肥肉、海腥、糯米滋粑等,以免留濕生痰。
5、 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6、 忌肥膩、油煎、霉變、腌制食物。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