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肝癌被稱為“癌王”?肝癌來襲有這些信號
肝癌起病常隱匿,多在肝病隨訪中或體檢普查中應用AFP及B型超聲檢查偶然發現。此時患者既無癥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本身的體征,臨床上稱之為亞臨床期。肝癌一旦出現癥狀,來就診者其病程大多已進入中晚期。
肝癌是死亡率僅次于胃癌、食管癌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初期癥狀并不明顯,晚期主要表現為肝區疼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癥狀。臨床上一般采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療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細胞擴散而治愈率極低,所以有人把肝癌稱為“癌王”。因此對肝癌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在我國,肝癌的主要發病因素有肝炎病毒的感染和黃曲霉毒素對食物和飲水的污染。臨床上肝癌主要分為原發性肝癌、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和轉移性肝癌及繼發性肝癌等五類。其中肝細胞癌最重要的誘因是HBV的感染。前面已經提到,HBV感染機體后會有慢性肝炎和病毒攜帶者這兩種發病類型,它們會向肝硬化方向發展,也有部分患者會發生肝癌。所以有人稱“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病發生的三步曲。
做好肝癌的預防工作,需要堅持“管水、管糧、防肝炎”的七字方針。
通常,正常成人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均小于25毫微克/毫升。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患者血清中AFP的含量可為正常人的數十倍以上。故AFP明顯升高對肝癌有很高的診斷價值。但也有25%的非癌性肝病患者的AFP也會出現“一過性”升高的現象。為此,應每隔2~4周進行一次AFP的檢測,以便作出明確的診斷。
在臨床上,肝癌與活動性肝病的鑒別主要是依靠對患者AFP的動態檢測結果。絕大多數肝病患者在AFP升高2個月左右后會出現下降的趨勢,而肝癌患者的AFP則呈持續升高的趨勢。為慎重起見,肝病患者在AFP降至正常后,仍需定期進行復查,以便能及早發現肝癌,或進一步排除肝癌。
此外,由于先天性神經管缺損、胃腸道畸形、畸胎瘤、先天性腎病等疾病都可導致孕婦血清中的AFP升高,故目前已將孕婦血清中AFP的檢測列入產前常規檢查的項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任何檢測手段都會有一定的誤差,在癌癥患者中也有10%左右的人經檢測其AFP沒有明顯的升高,故絕不能籠統地將AFP升高的人都歸為肝癌患者的范疇。
發熱、肝區疼痛、黃疸、惡心等癥狀是多種肝膽疾病的共同表現,不能一概被視為肝炎而遺漏了其他疾病。尤其是肝膽系列癌癥,一旦誤診,后果嚴重。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警惕癌癥的可能,不能夠只按肝炎看待和治療,必須提防肝癌的發生:
(1)慢性乙型肝炎反復不愈,突然黃疸加深,腹水增多。
(2)不明原因的低熱、疲乏、消瘦。
(3)右季肋部疼痛明顯,無發熱。
(4)肝顯著腫大,質地堅硬,表面粗糙,或進行性肝大。
(5)中老年人發生無痛性黃疸,且發熱不明顯,除注意肝癌外,還要警惕胰、膽和十二指腸等部位的惡變。
凡是可疑病例,每隔1~2個月要定期檢查血甲胎蛋白(AFP),這是目前輔助診斷肝癌最簡便的方法之一。
肝炎的常見診斷方法
正確而有效的治療取決于可靠而準確的診斷方法。肝炎中的一些慢性肝炎和病毒攜帶者往往臨床癥狀不明顯,表現不出來一些讓人很容易發現的“蛛絲馬跡”。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先進的診斷設備和方法,了解肝炎常用的一些實驗室診斷方法,有利于正確地“發現和認識”一些肝病。希望本章相關問題的答疑能使大家在面對肝功能化驗、B超檢查及“兩對半”中的“大三陽”“小三陽”時,能更加理性與從容。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