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和慢性炎癥有關 哪些檢查適用于結腸癌?
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伴隨了越來越多的結腸癌例子,它的發生對患者帶來的危害著實不小,由于人們它不夠深入了解,所以在疾病發生的時候常感到不知所措。那么,結腸癌的病因有什么?
一、環境因素
通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表明,疾病的發生和環境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飲食因素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我們了解到,在結腸癌患者當中,他們的飲食都以高脂肪為主,而高脂肪的消耗量和疾病的發生是呈正比的。
二、遺傳因素
在臨床上,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這種大腸腺瘤,是一種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的疾病,家族中發生疾病的可能性能夠達到50%左右。疾病發生后,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十歲之后就會誘發為結腸癌。
三、慢性大腸炎癥
經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結腸癌的發生和血吸蟲病的發生是呈正相的關系,一旦發生血吸蟲病,就很可能出現腸道的炎性病變,誘發癌變的可能性非常大。與此同時,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占3%-5%。
結腸癌的診斷檢查及癥狀
人們對結腸癌的診斷問題不是很了解,在很多方面由于沒有規范,導致結腸癌的早期診斷的貽誤。只有明確了診斷結腸癌要做哪些檢查,方能為提高結腸癌的診療水平、改善結腸癌的預后效果給予保障。下面我們來對診斷結腸癌需要做的檢查進行一個規范:
1、內窺鏡檢查。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適用于病變位置較低的結腸癌變。內窺鏡檢查報告必須包括進鏡深度、腫物大小、距肛緣位置、形態、局部浸潤的范圍,結腸鏡檢時對可疑病變必須病理學活組織檢查。一般建議結合CT或鋇劑灌腸明確病灶部位。
2、影像檢查。結腸鋇劑灌腸檢查,特別是氣鋇雙重造影檢查是診斷結腸癌檢查的重要手段;B型超聲可了解患者有無復發轉移,具有方便快捷的優越性;CT檢查可明確病變侵犯腸壁的深度,向壁外蔓延的范圍和遠處轉移的部位;MRI檢查可對直腸癌的術前分期、結腸癌肝轉移病灶、懷疑腹膜以及肝被膜下病灶的患者作出評價;直腸腔內超聲或內鏡超聲檢查為中低位直腸癌診斷及分期的常規檢查;PET-CT對于常規檢查無法明確的轉移復發病灶可作為有效的輔助檢查;排泄性尿路造影適用于腫瘤較大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3、了解結腸癌的臨床表現。一般早期結腸癌可無明顯癥狀,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適、腹部腫塊、腸梗阻、貧血及全身癥狀(如消瘦、乏力、低熱)等等。
4、結腸癌體格檢查。體格檢查可對結腸癌患者的一般狀況評價、全身淺表淋巴結情況,通過腹部視診和觸診,檢查有無腸型、腸蠕動波、腹部腫塊。凡疑似結腸癌者必須常規作直腸癌肛門指診。了解腫瘤大小、質地、占腸壁周徑的范圍、基底部活動度、距肛緣的距離、腫瘤向腸外浸潤狀況、與周圍臟器的關系等。
5、實驗室檢查。通過血常規了解有無貧血;通過尿常規觀察有無血尿,結合泌尿系影像學檢查了解腫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統;通過大便常規檢查應當注意有無紅細胞、膿細胞;通過糞便隱血試驗針對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診斷。
預防結腸癌注意的細節有哪些呢?
1、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應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利于腸道毒素的排除。盡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敗的水果、蔬菜及食物。
2、多喝牛奶,補充鈣劑及維生素:已經有證據表明,補充鈣劑和維生素A、C、D、E能夠降低患有大腸癌的風險。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鍛煉身體,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煙戒酒,控制體重。
4、如有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家族性結腸癌或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腸腺瘤等,應定期去醫院咨詢或檢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5、便血往往是結直腸癌病人的第一個癥狀,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