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流產患宮頸癌幾率高 宮頸癌有哪些原因?
宮頸癌是我國婦女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每年約有3萬婦女死于宮頸癌。世界范圍內每年約有50萬宮頸癌新發病例,其中中國估計有13.5萬新發病例,約占世界新發病例總數的1/4。
宮頸糜爛會導致宮頸癌嗎?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專家表示,這兩者其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宮頸糜爛”。糜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癥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并正確治療。
多次流產易誘發宮頸癌
臨床資料顯示,宮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婦科腫瘤之一,原多發于50歲左右的女性,如今卻在年輕女性人群中頻發。70、80年代后出生的這一批女性由于地區教育程度不同,不少人走向兩種極端:不是缺乏性知識教育,不知道如何避孕,就是前衛不羈,性觀念開放,更視流產為兒戲。
要知道,未婚的年輕女性,最好不要過早進行性生活,即使開始性生活,也要懂得保護自己。20歲左右女性最易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HPV),誘發宮頸癌。而不正規流產,頻繁流產,更是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機率。
與未婚女性不同,已婚女性更容易“中標”。臨床統計發現,已婚女性做流產手術的人占70%以上,而且其中絕大部分做過兩次以上。雖然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而不是節制生育的手段,但生活中不少育齡女性不采取避孕措施,認為自己年輕,即便懷孕做完人工流產,就可以完事大吉了。
更有甚者,流產未滿1個月就開始性行為。她特別提醒,頻繁的手術讓原本健康的子宮頸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器械的騷擾,很容易染上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這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哪些人應做宮頸癌篩查?
據了解,早婚早育、有流產史、性病史、擁有多名性伴侶的女性,都是宮頸癌的高發人群。有資料表明,有多個性伴侶的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比只有一個性伴侶者高2~3倍以上。
專家建議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應該開始定期做宮頸癌的篩查,65歲后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極低,故一般不主張對65歲以上的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小結節能否用左氧氟沙星或輸液治療
2024-10-24服用復方斑蝥膠囊一年半,月經不規則半
2024-10-24服用復方斑蝥膠囊時能否與其他藥同服?
2024-10-24乳腺癌患者用枸櫞酸他莫昔芬片后腹瀉咋
2024-10-24使用該藥輔助治療原發性肝癌需注意啥?
2024-10-24免疫功能低下能否使用甘露聚糖肽片?
2024-10-24胃全切患者術后十天,胃部淋巴有腫瘤怎
2024-10-24妹妹患右乳癌,服參皂苷 RH2 能防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