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息肉患腸癌幾率高 疑似腸癌要如何診斷?
大腸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癌癥,多數治療方法都是手術切除,但是如果能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就能避免癌癥的擴散,那么有什么大腸癌的的病因和早期癥狀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介紹大腸癌的病因、早期癥狀及應進行哪些檢查,供給大家了解。
大腸癌的病因有:
1。飲食因素
高脂、高肉食、低纖維飲食與大腸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高脂飲食不但可刺激膽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進腸道內某些厭氧細菌的生長,膽醇和膽鹽一經厭氧菌分解形成不飽和膽固醇,如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在腸道內部都有增加,后兩者都是致癌物質或促癌物質,因此可導致大腸癌的發生。
2。遺傳因素
在大腸癌患者家族中,約有1/4有癌腫的家族史,其中半數亦為消化道腫瘤。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家屬,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幾種基因以及遺傳病給結腸癌造成很大的危害:家庭性息肉病、Turcot綜合征、Gardner綜合征、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經纖維瘤病。
3。息肉
據統計,大腸癌的發病率在有結腸息肉者高出無結腸息肉者約5倍。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癌變發生率更高,多數大腸癌是在息肉的基礎上發生的,在正常人群中,息肉發生搴為5%~10%,在4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息肉發生率為10%,直腸息肉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4。慢性炎癥刺激
潰瘍性結腸炎的大腸癌發生率高于正常人群5~10倍,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以及克羅恩病發生大腸癌者比同年齡對照人群高。由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可致腸黏膜滲出、水腫,反復的破壞及修復過程可致纖維組織增生,使腸壁增厚,腸腔狹窄,上皮細胞間變,形成多發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腫,進而發生癌變。
大腸癌的早期癥狀:
便形異常
正常的大便呈圓柱形,垂直從肛門排出,如果癌腫突出在直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的大便條往往變細,形狀也可以改變,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附著有一絲絲血痕。
腹瀉
部分患者可以腹瀉為首發癥狀,患者每日排便次數增多,可為黏液血便、黏液膿血便或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腹脹、腹痛
原因是由于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
腸刺激癥狀
排便習慣改變便頻、腹瀉或便秘,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里急后重、肛門墜脹,并常有腹部隱痛。
腸梗阻腸梗阻
左半結腸癌梗阻多見。潰瘍型或增生型,結癌向腸壁四周蔓延,浸潤致腸腔狹窄引起的梗阻,常為慢性不完全性機械性腸梗阻,先出現腹脹、腹部不適,然后出現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或糞便變細(鉛筆狀、羊糞狀)以致排氣排便停止。
下面為大家介紹疑似腸癌需要進行哪些診斷,供大家了解。
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最重的檢查項目,一般主張從直腸檢查至近回腸處,以了解所有大腸的情況。檢查時要注意病人有否心肺功能不全、盆腔術后粘連及高齡者能否耐受問題。檢查前兩日需食無渣飲食,并清潔腸道,才能使檢查順利進行。
直腸指診
直腸指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有50~70%(各地比率不同)的大腸癌病人是由直腸指診發現的,所以病人和醫生都應十分重視這項“舉手之勞”就能初步診斷的方法。
X線氣鋇灌腸造影
x線氣鋇灌腸檢查,病人痛苦較小,只是灌腸前兩日病人需食無渣飲食和口服緩瀉劑清潔腸道:檢查當日肛內用開塞露協助排便,需多飲開水。
測定血液中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
檢測血中CEA,對大腸癌診斷及隨訪有參考價值,有50%~60%的陽性率。大腸癌患者CEA多數在手術切除后降至正常。
大便隱血試驗
此試驗簡單方便,病人毫無痛苦。但陰性者,不能排除息大腸癌的可能。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小結節能否用左氧氟沙星或輸液治療
2024-10-24服用復方斑蝥膠囊一年半,月經不規則半
2024-10-24服用復方斑蝥膠囊時能否與其他藥同服?
2024-10-24乳腺癌患者用枸櫞酸他莫昔芬片后腹瀉咋
2024-10-24使用該藥輔助治療原發性肝癌需注意啥?
2024-10-24免疫功能低下能否使用甘露聚糖肽片?
2024-10-24胃全切患者術后十天,胃部淋巴有腫瘤怎
2024-10-24妹妹患右乳癌,服參皂苷 RH2 能防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