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肪飲食誘發直腸癌 哪些癥狀是直腸癌信號?
直腸癌是一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疾病,因此預防直腸癌需要建立好的生活方式。高脂肪低纖維素是西方國家結直腸癌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專家特別提醒人們注意觀察自己的大便,大便的癥狀可幫助早期發現直腸癌。
高脂肪飲食易誘發直腸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日飲食可謂是豐富多樣。暴飲暴食大吃大喝的現象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由于飲食的不節制與不規律,高脂肪的攝入會影響腸道菌群和某些膽酸與膽固醇的水平,而這些則可成為直腸癌的促進劑。
多的油脂,尤其是動物性脂肪可在小腸內刺激膽酸分泌。腸內膽酸量過高時,易變成致癌物,而助長癌細胞生長。由此可見,高脂肪的飲食與直腸癌腫的發生關系非常密切。
食物中的纖維主要功用是使腸子蠕動正常,增加糞便的體積,并減少糞便停留在直腸內的時間。結腸內所存在的糞便,會使細菌活躍,并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當飲食中缺乏纖維,結腸內的糞便會變得干硬,再加上通過速度遲緩,腹壁肌肉變弱,使得排空時間延長,若時間過久,則患結腸癌的幾率就會相對提高。
直腸癌的危險信號有哪些?
早期直腸癌往往被誤診為痔瘡、細菌性痢疾、慢性結腸炎等,誤診率高達60%~80%。而出現誤診、漏診,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使便血癥狀更加突出,幾乎每次大便都表面帶有黏液血便。
直腸癌早期幾乎沒有什么自覺癥狀,出現便秘、大便出血等狀態都是病情到一定階段后才會發生的,與痔瘡的癥狀很像。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如原來每天一次變成幾天才一次)或者大便性狀改變(如變細或變稀)、體重減輕、疲乏、梗阻等狀態,一般病情已經進展了相當長的時間。
直腸癌危險信號一:便血
便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的癥狀,但常被患者所忽視或被誤診為痔瘡而延誤治療,使病情加重。便血多為紅色或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有時伴有血塊,壞死組織。上述癥狀是由于癌腫增殖后血運引起障礙,組織壞死糜爛,潰破感染,潰瘍形成的后果。
直腸癌危險信號二:大便習慣改變
由于腫塊及其產生之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癥狀,便意頻繁,排便不晝感,里急后重等癥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最初這些“假性腹瀉”現象多發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稱晨起腹瀉(morning diarrhea)。以后次數逐漸增多,甚至晚間不能入睡,改變了往日大便習慣。
直腸癌危險信號三:腸道狹窄及梗阻現象
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甩壺腹部較寬廣,估計約1~2年左右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成變細,排便困難,便秘,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于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直腸癌危險信號四:肛門疼痛及肛門失禁
直腸下段癌如浸潤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約肌則可引起肛門失禁,膿血便常常流出,污染內褲;癌腫感染或轉移,可引起腹股溝部淋巴結增大。
直腸癌危險信號五:其他癥狀
直腸癌晚期如浸潤其他臟器及組織,可引起該處病變癥狀,侵犯骶神經叢可使骶部及會陰部疼痛,類似坐骨神經部疼痛;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腸瘺、尿道直腸瘺,女性可引起陰道直腸瘺,陰道部排出糞便及粘液膿血。肝轉移后可引起肝腫大、黃疸,腹水等癥狀,全身癥狀可有貧血等惡液質現象有時還可出現急性腸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后引起彌漫性腹膜炎等癥狀。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