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的晚期癥狀有哪些 直腸癌晚期如何應對
直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那么,直腸癌的晚期癥狀有哪些呢?
直腸癌的晚期癥狀有哪些呢
1、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現象。
2、肛指檢查,多數可觸及到腫塊,直腸癌晚期的患者除了一般常見的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貧血等全身癥狀外,尚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后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癥狀。
3、如果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癥狀;如果惡性腫瘤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癥狀;當轉移至肝臟時,引起患者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是惡液質等表現。這是常見的直腸癌的晚期癥狀。
4、腸道粘膜受剌激分泌物增加,而有小量的黏液分泌隨大便排出。有時也可出現便秘癥狀,但并非是腸腔狹窄所致。癌瘤繼續發展,對直腸黏膜剌激更大,病人始感到直腸內有輕度的不適,或經常有一種虛無的便意感,同時黏液分泌增加,大便表面上常可見有條狀黏液。在癌瘤形成潰瘍之前期病人常有腹瀉,并且大便含較多黏液。當癌瘤表面潰爛時,大便則更加稀薄,可如水樣而混有黏液和血液。
直腸癌的晚期治療主要方法
直腸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以及中醫藥治療,且多以中西醫結合為治療原則。中晚期直腸癌多已發生擴散轉移,手術切除幾率不大。
放療存在著明顯的放療反應,使許多病人不得不中斷放療。如果在放療期間及放療后配合補益氣血等中醫治療,對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增強免疫功能均有較好的效果,從而保證放療順利進行。
中醫治療直腸癌晚期是直腸癌的整個治療不可缺少的方法,目前臨床上直腸癌的中醫治療得到廣泛關注。中醫治療直腸癌中晚期的療效顯著,明顯的改善患者的胃腸道癥狀,增強患者免疫力。并且彌補了西醫手術、放化療后的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中醫治療直腸癌中晚期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放化療。中藥治療直腸癌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能更好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延長生存時間。
化療是直腸癌的晚期治療非手術治療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它存在著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一起被殺死、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毒副作用等嚴重不足,其中以消化功能受損和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等反應最為明顯,往往使直腸癌患者因反應嚴重而難以接受化療或不能堅持完成整個療程。這些都是直腸癌晚期的治療主要方法。
直腸癌的晚期病人的飲食禁忌
直腸癌晚期選擇食物的主要原則:宜多吃具有抗直腸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魚,羊血,鵪鶉,石花菜,麒麟菜,核桃,薏米,胡蘿卜。宜多吃具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如西紅柿,蜂蜜,甜杏仁,胡蘿卜,蘆筍,刀豆,扁豆,香菇,黑木耳等。宜多吃具有排膿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絲瓜,冬瓜,甜杏仁,桃仁,蕎麥,核桃,薺菜等。里急后重宜吃:大頭菜,芋艿,烏梅,楊梅,無花果,絲瓜,苦瓜等。減輕化療毒性反應的食物有鴿,鵪鶉,鵝血,獼猴桃,無花果,蘋果,橘子,綠豆,赤豆,黑大豆,薏米,核桃,香菇,絲瓜等。
忌蔥蒜花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霉壞,鹽腌的食物,忌油膩、煎炸、燒烤的食物,忌煙、酒。
專家提醒:直腸癌一般五年生存期,癌癥生存期的變數很多,不過一定不要讓她勞累或是承受過多體力還有思想上的包袱,不能勞累這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就是要經常復查,就查CA和C199,營養方面粗糧和新鮮蔬菜水果都不可以斷,肉類食品少吃,不健康食品堅決不可以吃,可以考慮中藥或中成藥治療。
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中老年患者被確診直腸癌以后幾個月就去世了,有的心情開朗,能多活幾年,其實直腸癌手術治療以后可以多活幾年的,但是考慮到老年人的年齡,已經不適合手術了,假若是病理診斷出來的話,90%以上可以確診,而且要看看有沒有轉移,再有倘若害怕是誤診,可以到其他的醫院進行復查。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此藥用于原發性肝癌輔助治療,使用時注
2024-10-24宮頸癌疫苗是否有接種
2024-10-24乳腺癌術后 3 年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4-10-24早期肺腺癌手術后能否繼續服用原有藥物
2024-10-24小金片對皮下脂肪瘤有治療作用嗎
2024-10-24補佳樂和黃體酮對乳腺結節等有何影響?
2024-10-24胃癌術后感覺惡心,服用樞丹有效嗎?
2024-10-24平消膠囊對抑制腫瘤生長是否有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