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的病因和臨床病理分期
膽管癌的病因主要分為5大方面:膽石癥,結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感染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并發硬化性膽管炎有發生膽管上皮癌的傾向;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患者在囊腫及其周圍膽管癌變;亞硝胺可誘發膽管癌。
膽管癌詳細解釋:
一、病 因
膽管癌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的病人,從全國調查的826例,最小年齡14歲,最大年齡96歲,最高發病年齡段為50~59歲。
膽管癌病因尚未明了,常見原因為結石、膽道狹窄和感染。膽道囊狀擴張、肝吸蟲、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潰瘍性結腸炎與膽道腫瘤的發病明顯有關。
1。膽石癥在歐美,膽管癌伴結石者約20%~57%,在國內為15%。因此認為,結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2。感染有人提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并發硬化性膽管炎有發生膽管上皮癌的傾向,其發病年齡比一般膽管癌患者為輕,據報道,部分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病人伴有膽管癌。有學者認為,華支睪吸蟲感染可能是香港地區肝內膽管癌的病因之一。
3。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有作者認為,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癌前病變,有人提出,其本身就是一種進展緩慢的膽管癌,手術或多次多處取樣活檢都證實為癌癥:但此種觀點尚未得到公認。
4。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患者在囊腫及其周圍膽管癌變的機會較高,約為17%,如作囊腫腸道內引流術,在殘留的囊腫內繼發癌腫的發生率可高達50%,可能與膽汁淤積有關。
5。亞硝胺實驗中發現,給動物喂食亞硝胺,可以誘發膽管癌。
二、膽管癌的臨床病理分期
目前臨床上多使用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TNM分期標準,對衡量病情,確定治療策略和評估預后是一個重要參考(表2)。
Bismuth-Corlette根據病變發生的部位,將肝門部膽管癌分為如下5型(圖2),現為國內外臨床廣泛使用:
Ⅰ型:腫瘤位于肝總管,未侵犯匯合部;
Ⅱ型:腫瘤位于左右肝管匯合部,未侵犯左,右肝管;
Ⅲ型:腫瘤位于匯合部膽管并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侵犯左肝管(Ⅲb);
Ⅳ型:腫瘤已侵犯左右雙側肝管。
在此基礎上,國內學者又將Ⅳ型分為Ⅳa及Ⅳb型。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此藥用于原發性肝癌輔助治療,使用時注
2024-10-24宮頸癌疫苗是否有接種
2024-10-24乳腺癌術后 3 年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4-10-24早期肺腺癌手術后能否繼續服用原有藥物
2024-10-24小金片對皮下脂肪瘤有治療作用嗎
2024-10-24補佳樂和黃體酮對乳腺結節等有何影響?
2024-10-24胃癌術后感覺惡心,服用樞丹有效嗎?
2024-10-24平消膠囊對抑制腫瘤生長是否有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