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記”原是血管瘤 常見的寶寶血管瘤有哪幾類
由血管組織發生的腫瘤稱為血管瘤,其中80%屬先天性的。血管瘤屬于良性,生長緩慢,很少惡變。剛出生的嬰兒很有可能患有血管瘤,常常有家長將孩子身上的胎記和血管瘤弄混,但實際上只要掌握有效方法,就能自行分辨。
案例:“胎記”原是毛細血管瘤畸形
從東莞趕過來的陳女士抱著五個多月大的兒子來到醫院,原來孩子嘴唇上長了一塊直徑0.5厘米大小、略高出嘴唇、顏色為深紅色的“胎記”,但它卻漸漸不與周圍皮膚齊平,而是腫成了小包。
“我們檢查后發現不是‘胎記’而是毛細血管瘤畸形,如果繼續長大會導致血供不足,從而發生潰瘍和腫瘤壞死,也有可能血管破裂。”接診專家表示。
專家:顏色可分辨胎記與血管瘤
專家介紹,毛細血管瘤畸形在新生嬰幼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2%。常常有家長將孩子身上的胎記和血管瘤弄混,但實際上只要掌握有效方法,就能自行分辨。“觀察顏色變化和是否繼續生長是最簡單可行的辦法。”他說。
專家介紹,如果“胎記”為淡紅色、長在前額或頸背部,此類為真胎記,大多無需治療,雖在孩子哭鬧或環境溫度變化時胎記顏色可能加深,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了入小學時胎記可能逐漸褪色甚至消失。
如果僅僅長在面部的“胎記”則需提高警惕。專家表示,此類“胎記”若顏色較紅、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壓迫不能褪色,則有可能合并生成腦膜血管瘤,使部分患兒智力低下或患上青光眼,此時務必盡早檢查以排除病變可能。
如果“胎記”為深褐色而且全身多處都有,則要考慮神經纖維瘤的可能。專家解釋,此類往往在患兒小時無特殊癥狀,但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深褐色“胎記”或在皮下出現腫瘤,如果腫瘤壓迫到神經,則要進行手術切除。
常見的寶寶血管瘤有哪幾類?
1、紅斑痣
別名又稱葡萄酒色斑。在寶寶出生后就有的,位于真皮層內,一般為淡紅色或暗紅色斑塊,如果按壓的話不退色,也不會高于皮膚表面,由毛細血管網組成。
2、橙色斑
寶寶出生后就會有,在皮膚上顯現的斑塊大小不等,呈現橙紅或淡紅色,如果輕輕按壓就會退色,但是在哭鬧時顏色通常會加深。橙色斑在寶寶的前額、上眼瞼及枕部比較多見,一般在寶寶出生后的數月內就會自行消退,不必特意進行處理。
3、蔓狀血管瘤
在四肢比較常見,皮膚表面及周圍會有很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狀,局部的皮膚也會呈現暗紅色或藍紫色,有時也會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
4、毛細血管瘤
在皮膚,以枕部、頭面、四肢和背部出現的最多,也有不少是長于口唇和舌部。毛細血管瘤的大小不定,比較小的會只有幾毫米,略高于皮膚,而大的有時會占據面部或肢體的大部分。
5、海綿狀血管瘤
這種血管瘤發生的范圍比較廣泛,像是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肝、腎等處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外觀多呈現紫紅色,周圍會有迂曲、怒張的小靜脈,柔軟有彈性,當擠壓時會縮小,松開后就會復原。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