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勇士兩次抗癌成功 盤點哪些癌癥能治愈
癌癥看似恐怖,其實并不可怕,最近報道了一位英國的年輕警察,曾經先后兩次被查出癌癥,經過治療及正常樂觀的生活方式都成功治愈了,創造了抗癌奇跡。
兩度“中招”
特勞特現年34歲,出生于蘇格蘭的鄧弗里斯。7歲時,他被確診為癌癥病人,摘除一個腎臟。后來,特勞特搬到倫敦,成為一名警察。但他又被確診患上腸癌。英國《每日郵報》23日援引他的話報道:“腸道術后又是化療,最壞的結果就是死亡。”
“當時,我的想法不是我作為一名犯罪現場檢查員取得多少成就,或者我居住的公寓有多好,而是我曾經去過的地方或者經歷的事情。我還想到,不少地方還沒去過,可能永遠也沒機會去了。”
兩年后,經檢查,特勞特體內的癌細胞“全部被清除”,他感覺是時候去實現夢想,環游世界,從而鼓舞其他癌癥病人。
談談癌癥到底能不能治愈呢?腫瘤,是可防可治的
世界衛生組織控制癌癥的戰略思想是:腫瘤,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預防的;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從而治愈的;還有三分之一可以通過合理治療,解除痛苦,延長生命。
可是,中國80%以上的癌癥患者,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特別是農村民眾和一般城市民眾,往往在身體感到不舒服或痛疼時才會進醫院檢查,此時大多已經是癌癥晚期,連西醫和現代醫學也已經無能為力了。有的在醫院里接受三至五個月的治療,花盡終生積蓄,就不得不接受“宿命的安排”。
據研究所知,大部分的癌癥晚期病人,在查出得了癌癥后,猶如晴天聽到一聲霹靂,而對于治好癌癥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茫然無知,無所措手足。而醫院也基本上并沒有系統的治好晚期癌癥的方案,或胸有成竹的治愈方法,無非就是放療、化療,打吊瓶,是一些程序上的老套路,大部分并不能治愈,只是促其早死。許多醫院的治療方法不但于治好癌癥無益,反而是有害。據報道,比不進醫院治療的病人存活期還要短。這是不應該的。
有的患者無力在大醫院治療,只能感到茫然無知,或絕望無助,打聽一些民間偏方,希望能絕處逢生,“死馬當成活馬醫”,還能僥幸多活幾年。
哪些癌癥能治愈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提出,癌癥其實是一種可以調控的慢性疾病,雖然不能根治,病人卻能長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對于癌癥來說,治愈是什么概念?癌癥不同于其他傳染性疾病,只要把病毒、細菌清除就可以說治愈。由于目前對癌癥的形成、轉移機制仍不十分清楚,癌癥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因此,臨床上治療后生存五年以上的病人就可以認為是“臨床治愈”了。
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達90%以上,而全社會對女性的關愛,鉬靶檢查等項目的推廣,以及其便于自檢等特點,使得越來越多的乳腺癌在發病早期就能被發現,其整體治愈率也相應提高到70%-80%。
宮頸癌
當醫學家發現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有關時,宮頸癌便成了“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癥”。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愈率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百。而且,目前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的癌癥疫苗就是宮頸癌疫苗。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是急性白血病中非常兇險的一個類型。但隨著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藥物的出現,這個曾經的急重病5年無病生存率已超過90%,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此外,惡性淋巴瘤、大腸癌、甲狀腺癌、皮膚癌、間質瘤、絨癌等雖然在我國發病率較低,但只要能盡早發現,約80%都可以實現5年以上無病生存的目標。
癌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癌癥沒有正確的態度。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及樂觀心態都能幫助癌癥的治療。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