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納米顆粒治癌癥 防癌三大日常危機要警惕
11月27日報道,麻省理工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者研發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可通過口服輸送藥物至消化道吸收。這個發明使高血脂、糖尿病甚至癌癥等疾病的患者只需要口服藥物來代替注射。
研究者表示,這種納米顆粒表面使用了可以解鎖腸道細胞接收器的抗體進行包膜,使納米顆粒能夠順利通過小腸壁進入血液循環。目前,科學家希望通過同樣的原理,使這種技術運用于更多的疾病治療中。
只要飲食習慣合理,許多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1、新鮮草莓和樹莓果汁。草莓和樹莓中含有植物營養素鞣花酸,這種強效抗氧化劑可通過多種方式抗擊癌癥,使致癌物質失去活力并減緩癌細胞生長。
2、少吃糖。雖然糖未必會直接導致癌癥,但熱量攝入過多,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而肥胖又是一大癌癥風險。因此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可以作為糖的替代品。
3、控制飲酒量。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都與飲酒密切相關。飲酒還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美國癌癥協會建議,即使男性日飲酒量控制在2杯,女性每日1杯,仍然會增加癌癥發病率。
4、少吃加工熟食。偶爾吃一次三明治或熱狗,對健康并無大礙。但少吃臘腸、火腿之類的加工肉食,有助于降低結直腸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另外,熏肉和咸肉中潛在的致癌物也會增加癌癥風險。
5、西紅柿防前列腺癌。吃西紅柿可降低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癥風險,因為西紅柿中豐富的番茄紅素發揮了關鍵作用。研究還顯示,番茄汁、番茄醬等西紅柿制品也具有抗癌的潛力。
6、時常喝綠茶。每天上班給自己泡杯茶吧。經常喝茶會降低膀胱癌、胃癌和胰腺癌的發病率。其中,綠茶具有較強的抗癌功效,它可以預防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
7、喝白水最好。喝白水比其他飲料有助于增加排尿量,可以更好地稀釋膀胱中潛在的致癌物。
癌癥預防三大日常危機要警惕
生活不規律 警惕癌癥發生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況下它們都是處于封存不動狀態。然而,如果發生了某種特別情況,使得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丟失,人就會患上癌癥。
那么,原癌基因是如何被激活,抗癌基因又是如何丟失的呢?這都與外界因素有關,這種外界的因素就源自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癌癥病人中,生活方式癌所占的比例高達8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為不良飲食習慣、精神緊張以及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病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現代都市中的上班族,極度缺乏體育鍛煉、有病不求醫、缺乏主動體檢、不吃早餐、與家人缺少交流、長時間處在空調環境中、長坐不動、不能保證睡眠時間、面對電腦過久、三餐飲食無規律,這10種不良生活習慣都極易誘發癌癥。
情緒長期壓抑 警惕癌癥發生
誘發癌癥的除了外在因素外,還有一些內在的個性因素,被稱之為“癌癥性格”,這種人特別抑郁,心情低落,容易慢性疲勞,有較高文化修養,感情細膩,遇事認真,內心追求完美,卻不太善于交往和表達情感。致癌的因素十分復雜,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肌體的免疫力,增加癌癥的發生率。根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和別人比較疏遠以及容易招惹是非的人,與普通人相比更容易罹患消化系統和淋巴系統癌癥;性格憂郁、感情不外露的人患癌癥的危險性比性格開朗的人要高出15倍。
“癌癥性格”的具體表現包括:性格內向,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內心卻怨氣沖天、痛苦掙扎,有精神創傷史;情緒抑郁,好生悶氣,但不愛宣泄;生活中一件極小的事便可使其焦慮不安,心情總處于緊張狀態;表面上處處以犧牲自己來為別人打算,但內心卻又極不情愿;遇到困難,開始不盡力去克服,拖到最后又要做困獸之斗;害怕競爭、逃避現實,企圖以姑息的方法來達到虛假的心理平衡等等。
定期查體 遠離癌癥侵擾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控癌癥的九字箴言。根據高危因素,為自己繪制一個“癌癥圖譜”,定期篩查則可以讓癌癥無處遁形。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此藥用于原發性肝癌輔助治療,使用時注
2024-10-24宮頸癌疫苗是否有接種
2024-10-24乳腺癌術后 3 年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4-10-24早期肺腺癌手術后能否繼續服用原有藥物
2024-10-24小金片對皮下脂肪瘤有治療作用嗎
2024-10-24補佳樂和黃體酮對乳腺結節等有何影響?
2024-10-24胃癌術后感覺惡心,服用樞丹有效嗎?
2024-10-24平消膠囊對抑制腫瘤生長是否有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