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有哪些常見癥狀
腮腺混合瘤為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來源于腮腺上皮。腫瘤內除上皮成份外,還常有粘液、軟骨樣組織等。混合瘤好發于腮腺,其次為腭部及頜下腺。 腮腺混合瘤多見于中年。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生長緩慢,病程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腫瘤多表現為耳下區的韌實腫塊,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中等硬度,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有移動性,無壓痛。如腫瘤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考慮有惡變之可能。①腫瘤突然增長迅速加快,②移動性減少甚至固定,③出現疼痛或同側面癱等。腮腺混合瘤的診斷依據全面的采集病史,以及進行局部體格檢查,手術前需要行CT攝片檢查,最終病理檢查以確診。
腮腺混合瘤多見于青壯年。腫瘤位于耳垂下方,較大時,即伸向頸部。腫瘤呈硬結節狀,有時其中一部分發生囊性變而間有較軟的結節。腫瘤與皮膚或基底組織無粘連,可被推動;生長緩慢,可數年或十余年不發生變化。如發生惡變,腫瘤常突然生長迅速,并與周圍組織粘連而固定。晚期的惡變腫瘤可破潰,出現疼痛或面神經麻痹等癥狀,并在頸側區有淋巴結轉移。
腮腺惡性腫瘤分類及癥狀表現如下:
1、黏液表皮樣癌 絕大多數黏液表皮樣癌為低度惡性,生長緩慢,質硬,表面光滑或結節狀、活動,若腫瘤累及腺體以外組織則固定,并有疼痛、面癱。2/3患者有區域性淋巴結轉移,5年后1/3的患者有遠處轉移,15%發生面神經癱瘓。
2、腺樣囊性癌 癌腫呈圓形或卵圓形,大小2~4cm,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其生長緩慢,病程較長,但局部破壞性較強,常沿神經擴展是其特點,故早期即有疼痛和面癱,甚至疼痛很長時間后方查到腫塊,40%有血行轉移,晚期常有肺、肝、骨及區域淋巴結轉移。
3、惡性混合瘤和混合瘤惡變 多由良性混合瘤惡變而來,其生長緩慢,可長達數年甚至10余年,若在數月內腫物突然顯著增大,質地變硬,并局部出現疼痛、麻木或面癱時,應疑為惡變的可能。惡性混合瘤預后甚差,易向肺、骨、腦轉移,且多在發生轉移的1年內死亡。
4、腺癌 常發生于腮腺,為不規則硬性腫塊,與周圍組織無明顯分界,易侵犯神經組織和血行轉移到肺及骨質。本病預后較差,術后復發率高達67.2%,故術后應給予放射治療,以減少復發,常見頸淋巴結轉移(46.6%),故術中應同時作選擇性頸淋巴廓清術。
5、腺泡細胞癌臨床表現與混合瘤相似,生長緩慢,病程長,且無癥狀,約有1/3同時或先后發生于兩側腮腺。腫瘤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手術切除不徹底,常導致復發,一旦復發,再根治甚困難。患者多死于腫瘤局部蔓延或遠處轉移。
6、鱗狀細胞癌 呈浸潤性生長,晚期表面皮膚可發生潰爛,繼發感染和出血,并累及面神經而面癱。此類腫瘤約15%患者有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