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會變成癌?對宮頸癌常見的8個誤解
宮頸癌,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每年會奪去全世界近30萬女性的生命。近年來,宮頸癌發病率的不斷增高及發病年齡的年輕化,喚起了人們對這一疾病的關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女性對宮頸癌的認識存在誤區。
誤解1:宮頸糜爛會變成癌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專家表示,這兩者其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宮頸糜爛”。糜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癥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并正確治療。
誤解2:我已經接種了HPV疫苗,所以不需要在***時使用避孕套
事實:這種HPV疫苗將使你不被四種HPV感染,但還有其他類型的這種病毒和性傳播疾病,這種疫苗是束手無策的。因此繼續使用避孕套防止性傳播疾病。
誤解3:我還很年輕不用擔心子宮頸癌
事實:子宮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是48歲。然而并不都是這樣的,有人在20多歲就被診斷出。HPV感染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變在年輕人里也很常見。
誤解4:我沒有性生活,因此我不需要HPV疫苗
事實:HPV能夠通過***在配偶之間傳染,同樣也能經口和接觸傳染。2006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一種名為Gardasi的疫苗對四種類型的HPV有預防作用,其中兩種通常是與宮頸癌有關,另兩種與生殖器疣有關。一個疾控中心諮詢委員會推薦對年齡在11-13歲的女孩可常規使用Gardasil。
直到每個人都接種疫苗,年齡在13-26歲的女孩和婦女也可以接種疫苗。專家支持這種疫苗應該在婦女有性活動之前的她們年輕時就使用。
誤解5:我不需要巴氏試驗檢查(脫落細胞染色檢查)
事實:當一個婦女到21歲或當她開始有性行為后3年應該接受第一次巴氏試驗檢查。對于多久接受一次巴氏試驗有不同的建議。詢問你的醫生你該隔多久篩查一次。即使你已經接種了HPV疫苗,你仍然需要有規律的巴氏試驗。疫苗針對的是四類HPV而不是所有類型的引起宮頸癌的HPV,因此常規篩查還是很重要的。
誤解6:我年齡很大了不再需要巴氏試驗
事實:“我們發現在老年人口患宮頸癌和HIV人數正在增加。” 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婦產科臨床助理教授Lauren Zoschnick博士說,“婦女可能擁有新的性伴侶,這增加她們患宮頸癌和性傳播疾病的風險。”告訴你的健康保健師巴氏涂片是需要的,即使你已經到了絕經期、接受過子宮切除術、或者年齡超過65歲。
誤解7:婦科檢查用處不大
從感染HPV病毒到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漸進的自然病程,一般長達5年到10年。因此,女性只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并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目前,早期宮頸癌患者經治療后,其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5%~90%。
專家提醒,育齡期女性一定不要忽視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細胞學(TCT)檢查等宮頸細胞學檢查,這是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重要方法。
誤解8:宮頸癌不能預防
事實:感染了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形成子宮頸癌完全必須的條件。這種病毒通過性傳播,但大多數最麻煩的感染類型能通過最新的疫苗來預防。避免HPV感染明顯減少了婦女的宮頸癌危險。
而且通常持續感染HPV后子宮頸癌是緩慢發展并以被稱為不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變出現,如果在這個階段被發現,就能更有效的治療,防止發展成宮頸癌;用巴氏涂片和HPV測試進行篩查發現這些癌前期病變,病人可以得到早期治療。
行為問題也能影響子宮頸癌。“一個婦女可以通過限制一生中的性伴侶數、不吸煙、接受篩查指導等來減少這些問題的風險。這其中的每一種行為都是和子宮頸癌相關的已知風險因素。” 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副教授醫藥學博士Anthony Opipari如是說。
宮頸癌的預防方法
1、懷孕很危險
對宮頸癌患者來說最危險的莫過于懷孕,因為早期宮頸癌不會影響懷孕,要是在懷孕之前沒有檢查出來媽媽已經有宮頸癌,那么隨著懷孕,子宮大量充血,母親輸送來的營養不僅養了寶寶,同時還會使癌變部位以極其迅速的速度增長。再加上身體由于懷孕分泌的一些激素對癌有促進作用,懷孕時身體免疫力下降,對抗癌細胞的作用起不到,而宮頸癌的一些征兆例如出血等又會被認為是先兆流產的現象而被忽略,等到生完寶寶再發現的時后就晚了,預后的效果很不好。所以孕婦在懷孕前,一定要做好各種檢查。
還有更嚴重的是有的媽媽在分娩之后仍然沒有檢查出自己已經患宮頸癌,相反把出血當成了正常表現,還給孩子喂奶,癌變就更無法抑制,只能發展到臉醫生都束手無策的地步。
2、遠離危險因素
調查表明,我國宮頸癌的死亡率占癌總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發病年齡以45歲到55歲為最多,18歲以前則比較少見。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發病年齡有提前的趨勢。
宮頸癌不是一種遺傳性特別顯著的疾病,但是跟早婚、早育、多產、衛生習慣不良以及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在18歲以前就開始性生活的人,有過早孕史的女性就要尤為注意。宮頸癌因為癌變部位位于子宮頸之上,在癌變破裂的時候會出現不規則的出血,有時性交也會引發出血,因此凡陰道出血都要看,因為對婦科疾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不能放任不管。
3、定期婦科體檢
宮頸癌雖然危險,但從早期的炎癥發展到惡性的癌變需要5到7年的時間。根據研究顯示,宮頸癌最開始的一期狀態,治愈率可以達到8成以上,二期時是6成左右,進入三期還有4成,而發展到四期只有不到一成呢,所以,定期檢查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