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環境導致惡性腫瘤 防癌要改變體內"小環境"
澳大利亞新州一所中學的前師生擔心他們會集體爆發癌癥,因為至今為止已經這些師生中已有數十人病倒,還有一些已經死亡。這所位于悉尼西區的中學在教室底下發現土壤污染后,于2001年關閉。這所中學的所在地曾是一座煤氣廠,該廠自1911年就開始運營。
這些師生中有的人被發現各種癌癥,有的人長腦瘤,有的人生的孩子還有缺陷。有多名前學生將自己生病的原因歸咎于那個舊煤氣廠。澳大利亞律師馬斯登說:“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想杞人憂天,但目前這仍處于非常早期,是否是集體爆發癌癥還有待最終確定。”
“如果我們最終發現有一個部門或者多個部門必須負責任,確定是由于污染而導致這么多人生病,要負責的人最終都會承擔法律責任。”
看來這些師生的擔憂是有必要的,因為惡劣的環境導致惡性腫瘤:
研究表明,80%的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據估計,大約4%-20%的癌癥可直接歸因于職業暴露。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掃煙囪的工人陰囊癌多發;生產聯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膀胱癌多發;從事石棉生產的工人支氣管肺癌多發;從事X線、同位素工作的人白血病多發;錫礦工人肺癌多發。這些現象的產生是由于職業環境中致癌物的濃度遠遠高于普通環境,且職業人群接觸致癌物的時間早,累積接觸的劑量大,從而導致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有效降低職業環境中致癌物的濃度,對于降低職業人群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治本的作用。
所以,防癌先要改善環境,少接觸輻射、煤煙型和光化學煙霧型空氣污染、家用洗滌劑等等致癌物。當然除了改善生活大環境外,改變體內小環境也是很有必要的。
改變體內“小環境”應先管住嘴
吸煙是多個癌癥的 “罪魁禍首”。據統計,有八成肺癌是由于長期吸煙或長時間被動吸煙引起。目前,吸煙是三分之一以上癌癥發生的高危因素,它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腸癌、口腔癌、舌癌、喉癌、膀胱癌、腎癌及宮頸癌等十余類腫瘤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除了自身積極戒煙,還應該勸阻別人在公共環境不要吸煙,杜絕“二手煙”。
高熱高脂飲食易發大腸癌、胰腺癌。臨床發現,高鹽食物、腌制魚肉、油炸食物、刺激性食物、三餐不定時等不當飲食結構,還會增加胃癌發病的危險系數。偶爾食用“重口味”的食物,不會瞬間產生癌細胞。由于每一個健康個體中都存在“原癌基因”,在“抑癌基因”和正常免疫系統監控下處于平衡狀態,不會產生病變。但當高危因素的輪番刺激打破了機體防衛平衡機制,“原癌基因”就會被啟動,經過基因突變累積及復雜的癌變過程,最終產生腫瘤。由正常細胞變成腫瘤細胞需要經過非常漫長的過程。一般而言,胃癌的癌變過程需要5-10年左右的時間。
改變體內“小環境”注重癌體檢
癌癥預防是一個分級體系,一級預防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高危致癌因素,提高防癌意識,“防癌于未然”。 二級預防就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治療,“防癌于啟始”。在此階段,體檢中某些腫瘤早期篩查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警惕身上的一些非特異性癥狀。比如中年突發高血壓和糖尿病需要提防腎癌可能。年齡大于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膽道胃腸檢查未發現異常;有胰腺癌家族史;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近期卻突發糖尿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就要警惕胰腺癌的“侵襲”。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