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琳:環境污染或是肺癌高發的主要原因
2013年3月8日,第十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于廣州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名腫瘤專家共同探討肺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的耐藥機制和應對策略。此次中國肺癌高峰論壇大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肺內科教授兼首席專家廖美琳教授接受了家庭醫生在線的專訪,她指出:環境污染或是肺癌高發的主要原因。
第十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大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肺內科教授兼首席專家廖美琳主任
霧霾天氣戴口罩:難受!多數口罩作用不大
2012年入冬以來,中國大地上備受矚目的關鍵詞是:霧霾天氣和PM2.5爆表。以呼吸道為“橋梁”的PM2.5和肺癌,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廖美琳主任遺憾地表示:“我們一直關注著PM2.5。‘空氣污染’這個概念早已被提出,但因空氣的流動性特質使得這個概念一直未被證實。但肺科醫生都有個共識,當空氣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時會直接進入機體肺泡。空氣中若含有重金屬、廢氣、感染細菌等致癌因子,便會隨細微顆粒(PM2.5)進入肺泡引起病變。”
廖美琳主任透露,“我們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400多位40歲以上的醫護人員在體檢時發現10例腫瘤,其中大部分為女性,當中7-8位已證實為肺癌(腺癌)。同樣在華中醫院,也發現幾例腫瘤,暫時還未確定是否開刀。”廖美琳主任指出,“這些患者不抽煙、無家族史、不接觸致癌因子,我們懷疑這是因為城市空氣污染導致的。”廖美琳主任補充說,但這些都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臨床研究,才能拿出具體的數據證明,這些研究正在做。
為應對霧霾天氣,眾多市民戴上防護口罩,有些好看的卡通口罩,甚至只用普通布料制成。這些口罩有多大用處?廖美琳主任笑著說,“PM2.5非一般口罩能解決,真正有些作用的防護口罩,不透氣,戴著太難受!”她呼吁:要改善PM2.5問題,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肺癌治療要把握時機 太早也不好
現在國際上公認的用低劑量螺旋CT來篩查早期肺癌非常有效,為什么要強調低劑量呢?廖美琳主任指出,主張用低劑量CT,并非說低劑量比高劑量CT好,而是從減少輻射考慮。美國一項數據顯示,CT檢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3%。事實證明,CT檢查能發現大約1公分的小病灶。
什么情況下需要警惕肺癌?廖美琳主任介紹,如果持續咳嗽一個月以上、并有刺激性的嗆痰,則應警惕為肺癌早期癥狀。不過,一般患者都無早期癥狀,CT檢查才是更安全的發現手段。40歲以上、抽煙者、接觸致癌因子、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屬于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CT篩查。
對于許多患者關心的“肺癌是否越早治療越好”的問題,廖美琳主任強調:“肺癌從早期(發現不到1公分的病灶)發展到中期的過程有多久,因人而異,有的2年,有的5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雖然現在提倡肺癌越早治療越好,但病灶過小,醫生可能會‘找不著’,也‘除不掉。’”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