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貴洋奶粉 是誰推高了洋奶粉的身價?
三聚氰胺風波后,老百姓們就倒向了洋奶粉一邊,昨日有媒體驚呼“個別“洋奶粉”價格竟是原產地4倍 企業虛漲價格”。
對于這樣的差價,雀巢公司予以了否認,并向記者表示,進口的特殊配方奶粉價格和其他市場差不多。
特福芬德國總部對本報稱,因為涉及各種附加費用,進口奶粉的價格趨高很正常。
本報采訪專家及國外廠家得知,洋奶粉在華價格,都是由國內經銷商掌控。
公司稱進口奶粉貴“正常” 也沒差太多
“特福芬有機嬰幼兒奶粉2段國內價格為318元。到原產地德國官網一查,其公布的價格僅僅為9.95歐元(約合80.7元人民幣)”,對于原裝進口奶粉這么大的差價,德國特福芬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歐洲的、美國的還有其他地方的奶粉價格肯定不一樣,因為涉及各種附加費用,進口產品價高很正常。
“無論是衣服還是別的任何產品,出口到中國價格肯定都高,這沒什么奇怪的。”他表示。
雀巢中國公司公關在回應時表示,雀巢大部分奶制品產于國內,進口奶粉很少,占比少于雀巢在華奶粉銷售總量的5%。只有一些特殊配方奶粉是進口的,價格也和其他市場近似。
比一比 國內就是貴!高過原產地價3倍
幾年間,洋奶粉均價已經從200元邁上了300元大關。記者發現,育兒論壇的一個老話題就是“一個月要花多少奶粉錢才夠”。有網友稱:“我家的一歲半喝明治一個月五六百!”“我家寶吃的美贊臣一個月合一千多塊錢吧!”網友紛紛叫苦:“養個孩子真費錢啊!”
洋奶粉“掏空”了中國家長的錢包。記者統計原裝進口奶粉發現,洋奶粉都上演了“進口翻倍記”。其中,多美滋國內價格比馬來西亞要貴上近5倍,德國特福芬貴上3倍,雀巢也貴上近1倍。
多美滋主要銷售區域為東南亞和中國,而相比之下,多美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比馬來西亞和越南分別高出了近5倍和近1倍。國內購買特福芬有機嬰幼兒奶粉2段價格為318元,但記者登錄該公司德國官網發現,相同產品價格僅為9.95歐元(約合80.7元人民幣),是國內銷售價格的約四分之一。
一位奶粉零售商說:“70%-80%的雀巢奶粉都比4月貴了8%。”僅去年,就掀起四次洋奶粉漲價浪潮,漲價幅度都達到10%左右。
美國貨:多美滋翻身產品:多美滋金裝多樂加(900克)翻身差價:1-5倍
馬來西亞:5.78美元(約合36.5元人民幣)越南:17.2美元(約合108.7元人民幣)中國:200元人民幣
北歐貨:雀巢翻身產品:雀巢能恩1段(800克)翻身差價:近1倍
澳大利亞:27美元(約合170.7元人民幣)新加坡:34美元(約合215元人民幣)中國:280元人民幣
德國貨:特福芬翻身產品:有機嬰幼兒奶粉2段翻身差價:3倍
德國:9.95歐元(約合80.7元人民幣)中國:318元人民幣
專家說 關稅成本遠低于漲價幅度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乳品分析師陳連芳在接受采訪時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就沒降過價。”
著名奶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進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為海關進口關稅和檢測費,這兩項大約占到原售價的28%至30%。除此之外,如果奶粉長期積壓在口岸,可能會產生少許的停倉費用。
而即使加上運費等費用,一罐重量為850至900克的進口成品奶粉,比起大洋彼岸,增加的成本也僅為80到90元。
今年2月,海關總署發出了進口乳制品再創新高,觸發特保日期逐年提前的監測預警。“但這也只是洋奶粉要把市場利潤最大化的托詞。”王丁棉說,關稅是根據進口量而觸發翻番機制的,有漲有降,洋奶粉卻實行“有漲無降”的機制,導致漲價不斷。
國內經銷商掌控價格擅自漲價
陳連芳說,進口奶粉在各國的銷售沒有一個定價標準,確實是由經銷商自己掌控。“就拿特福芬來說,德國總部肯定不會管,因為就是在中國定個天價,他們也不會多出任何油水。”他說。
“洋奶粉的價格肯定是不合理的。”陳連芳告訴記者,國內經銷商唯利是圖,根本不顧消費者基本利益,使得洋奶粉價格一漲再漲。本報記者連線荷蘭美素佳兒奶粉中國經銷商——富仕藍食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國內價格是荷蘭商家定的,經銷商只能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各自的利潤并根據國內的市場需求定價。同一款奶粉,國內不同的經銷商報出的市場價格差異很大。德國特福芬公司相關負責人也稱,國內價格由中國經銷商自定。
究真相 洋奶粉早拿下中國定價話語權
先有三聚氰胺風波在國內奶企中爆發,后有糾纏不清的蒙牛伊利之爭,而這其中“暗藏”的是國內奶企將所占的市場份額拱手相讓。英國路透社就稱,國外的奶粉生產者正準備進一步鞏固在中國市場的統治地位。
文章指出,中國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從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迅猛增長到70%-80%。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龍頭位置全被洋品牌攬去。
陳連芳表示,外國品牌主要是在高端市場,卻占到中國市場的65%-70%。
有了如此的地位,洋奶粉直接掌握了國內奶粉市場的定價話語權,齊刷刷地連番漲價。零售商說:“它們都是大品牌,價格早就都漲了。”
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未來對全球的貢獻率達51%。面對如此讓人流口水的中國市場,洋奶粉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漲價潮。
看人家澳大利亞 奶粉價格三年不變
“聽到國內奶粉又是喊漲聲一片,忍不住又來說奶粉的問題了。”一位網友這樣說,“我們來到悉尼的時候,周邊幾家店內奶粉的價格都在15到16澳元之間,后來近三年的時間里一直斷斷續續地買奶粉,一直都是15到16澳元這個價格。”
美國 一年也就漲兩美元
今晨,在美國生活的斯通給記者講起了美國奶粉的價格。他告訴記者,美國市場上食品的價格也是悄無聲息地全面上漲。不過,有人統計發現,雅培和美贊臣的產品一年內大約只上漲了兩美元。
怎么辦 無需盲目追捧國產品牌也不差
對于出現如此大的落差,陳連芳說:“美國的奶粉就是普通食品,就像方便面一樣,沒有壟斷,價格很自然。但是到了中國,奶粉就被炒成了奢侈品,或者是保健品。”
“中國消費者有點崇洋媚外,‘輸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讓不少人一味追求洋奶粉。”他說。
面對越來越貴的洋奶粉,消費者該怎么辦?陳連芳出了兩招: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去國外買回來,價格自然比國內便宜不少。不然就踏踏實實買國產品牌,因為從技術層面上看,不同品牌的奶粉營養不會有差別,都是按照國家標準配方而制。
“洋奶粉價格估計不會降,而它是一種普通食品,并不是戰略性物資,所以政府不會出手干預。”陳連芳說,“不過,政府應該制定完善的游戲規則,對各大企業進行約束,一旦違反就要進行懲罰。只有在機制完善的基礎上,才能改變目前的狀況。”
國產品牌需提高信譽
經濟規律體現,價值決定價格,價格隨著價值的上下浮動。可是,洋奶粉的連番升價明顯與奶粉價值背道而馳。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難道是價值規律失衡了?不,規律依然有效,只是消費者對洋奶粉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升而已。那么,為什么中國的消費者對洋奶粉就情有獨鐘呢?究竟是消費者崇洋媚外心理作怪還是國產奶粉信任危機?
其實,自從發生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國產奶粉黑幕就從此揭開,嚴重打擊了國產奶粉的信譽和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在對國產奶粉失去信心之后,消費者的需求意向只能轉向外國陣營。全球最貴洋奶粉的出現,也就成了正常不過的事情。
要解決國內奶粉危機,歸根到底,還是要提高國產奶粉的質量,實行以質取勝的政策,從新網羅消費者的信心,提高品牌的信譽。這有這樣,國產奶粉才有市場可言。也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洋奶粉的價格,減輕消費者的經濟壓力。
(責任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