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生育路:孕早期藏宮外孕風險 孕中期需防并發癥
如果人生沒有意外,每個女人都有可能成為母親,經歷生兒育女的歷程。有人說,生兒育女是自然賦予女性的使命,跟農民春種秋收沒什么兩樣。然而,在懷胎十月的過程中,隱藏著很多的危險。
生命初孕之喜潛藏宮外孕之難
生命的孕育是一場美麗的相遇,但對母親來說也是一次充滿艱難和危險的歷程。當精子和卵子不早不晚剛好在子宮壁內相遇時,這是一次完美的結合,然而一旦精子“越位”或遲到、與卵子在輸卵管或宮頸相遇,就會給母親和胚胎造成一場災難——宮外孕。
遼漁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樹平給記者講述了一個近日發生的病案。今年34歲的女士祁某因停經56天、下腹痛伴有惡心嘔吐5小時后來到遼漁醫院。據患者自述,既往月經規律,剖宮產1次,人工流產3次。患者入院時曾一度暈厥和意識喪失。經檢查確診為宮外孕造成腹腔內出血,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貧血。醫護人員立即組織搶救。
據王樹平介紹,宮外孕的發生原因有很多,像這個患者剖腹產伴有多次流產極容易發生宮外孕。此外,女性子宮有炎癥、生殖道有感染,都容易讓妊娠發生于子宮以外的輸卵管、宮頸等處。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又無法及時到醫院就診,很可能在家里就會出現腹腔內的大量失血,甚至有生命危險。
孕中晚期遭遇合并癥之惑
當一個母親熬過了懷孕前3個月的宮外孕或流產的風險后,惡心、嘔吐、厭食等早孕反應也逐漸減輕或消失,然而,隨著嬰兒在母腹中漸漸長大,一些孕期綜合征也隨之而來。
市婦產醫院產科門診主任戰芳告訴記者,進入妊娠中期(14~27周)和晚期(28周及其后),孕婦要注意一系列妊娠并發癥、合并癥。她說,妊娠期20周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易發生。妊娠24周~28周要進行空腹血糖或75g糖耐量試驗,這段時間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發生較高。此外,還有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的典型癥狀是妊娠期無誘因、無痛性和反復陰道流血,血色新鮮,是妊娠期嚴重的并發癥,有時一次性大出血,孕婦就可能陷入休克狀態。胎盤早剝是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是妊娠晚期嚴重并發癥,往往起病急,發展快,若處理不及時可危及母兒安全。
王樹平告訴記者,“妊高癥”是孕中晚期容易發生的孕婦和并綜合征,被稱為“子癇”。子癇前期的發病率大概是5%左右,孕婦可能會出現抽搐、昏迷。子癇前期是血管性病變,所以會引起孕婦心臟、神經系統、腎臟、凝血功能發生嚴重的病變,甚至會要命,還有可能導致孩子的晚期流產或者早產。子癇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最嚴重階段,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所致母兒死亡最主要原因。
分娩期面臨羊水栓塞挑戰
分娩過程是一次生與死的較量,是用母親的“死一回”換來了孩子的寶貴生命。記者采訪了從20多歲到80多歲的十幾位母親,請她們談談對分娩的記憶和感受,大多母親都發自肺腑地說:誰讓咱是女人,有過生孩子的經歷天底下就沒有咱遭不了的罪了。分娩的痛苦不必多說,而在分娩過程中母親還會面臨很多風險,很可能瞬間就會使一個產婦由分娩的生理過程轉變成一個病理過程,甚或危及生命。
羊水栓塞是發生率約有萬分之一到幾萬分之一的產科急癥,雖然發生率低,卻是會使孕產婦瞬間陰陽兩隔的最危險殺手。王樹平至今心有余悸,向記者講述了2007年她親歷的一次產婦分娩發生羊水栓塞的搶救病案:39歲的產婦吳某,2007年7月來到遼漁醫院婦產科分娩,當時產婦妊娠超期胎盤老化三度。當產婦宮口開全胎兒即將娩出時,吳某突然發生抽搐,瞬間呈現無意識、血壓脈搏測不到狀態,王樹平果斷給予產鉗助產娩出胎兒。新生兒出現輕度窒息,醫生們分成兩撥人馬,一邊搶救新生兒,一邊搶救產婦。從產婦的癥狀來看,雖意識恢復,但血壓依然很低,而且很快出現陰道大量流血,且不凝。醫生當即考慮為羊水栓塞、DIC,立即緊急組織全院麻醉科、內科、檢驗科等相關科室進行聯合大搶救,經過3個小時奮力搶救,新生兒和產婦母子均轉危為安。
王樹平告訴記者,羊水栓塞是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循環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腎功衰竭或突發死亡的分娩嚴重并發癥,產婦死亡率高達70%~80%。
然而,目前因羊水栓塞而引起的醫療糾紛也時有發生。市婦產醫院醫務科科長徐秀華告訴記者,這種疾病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死亡率卻是極高的。由于產婦本人及其家屬對懷孕生產的風險不了解,習慣于用傳統的“瓜熟蒂落”來解釋女人懷孕生孩子,所以不理解為什么一個他們眼中“正常”的孕婦,生孩子會發生例如產后出血、子宮切除、甚至失去生命的嚴重后果。因而把這種風險認定為醫療事故,繼而向醫生和醫院發起責難甚至非理性的賠償要求。
徐秀華告訴記者,其實,每一個產婦生產過程中都面臨著羊水進入母體血液的風險,只是導致羊水栓塞的概率不是很高,原因很復雜。由于羊水栓塞發生的突然并兇險,因此對醫務人員來說,救治羊水栓塞孕產婦具有著極大的挑戰性。
坐月子要預防血栓侵襲
生完孩子的母親闖了很多關,受了很大的罪,實際上是一次脫胎換骨、涅磐重生。王樹平說,目前還有一些在“坐月子”方面存在一些誤區,最危險的就是長期臥床不活動,這會使母親受到傷害。產婦在分娩時凝血功能很亢進,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平常人的血可能要等三兩分鐘才能凝固,但是孕婦的一滴血剛落下來馬上就能凝固,這樣才能使子宮很快地縮小,以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高凝狀態使得新媽媽本來就非常容易出現血栓,此時再伴著攝入過多的脂肪進補,會出現高脂血癥。經常坐著、躺著可能沒什么反應,但一旦起來活動就有可能出現血栓的脫落,一旦栓塞脫落以后進入肺循環,瞬間就會呼吸停止。因此,元氣的滋養恢復也要循序漸進,分娩后不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都需要早期下床活動,以防止下肢血液循環不暢,造成下肢靜脈栓塞,甚至肺栓塞。長期不下床活動,下肢肌肉還可能產生廢用性萎縮,對今后正常生活造成麻煩。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