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抑郁癥危害遠遠大于產后抑郁
![](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很多人都知道有“產后抑郁癥”,但對“產前抑郁癥”和其嚴重性卻知之甚少。專家提出:產前抑郁癥的危害性遠遠大于產后抑郁癥,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諸如自殘、自殺等,累及胎兒的性命。并提醒,女性從懷孕起,在心理上就應及時調節,做好角色轉換。
荷爾蒙變化引發抑郁
記者從市婦聯下屬的唯爾福女性心理熱線了解到,近年來,產前出現精神問題、心理問題的女性正呈上升趨勢,僅在該熱線咨詢的女性已經占到全部咨詢總數的15%以上,上升率為9%,遠遠超過產后抑郁癥每年2—3%的上升率,其中以白領女性為主。
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婦保專家陳大寧告訴記者,產前抑郁癥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孕期心理疾病。女性從懷孕起,由于體內荷爾蒙出現變化,特別在懷孕早期的3個月里,出現嘔吐等各種身體不適;同時,心理也容易出現波動,情緒更容易低落。由于生育期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調節能力差的女性此時沒有得到適當照顧,心理壓力過大,難以從“少女角色”轉換到“媽媽角色”,就可能在臨床上表現出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和幻覺,以致發生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
心理落差是患病原因
唯爾福女性心理熱線負責人周美珍分析,懷孕后的女性往往最擔心產后會失去懷孕前的一切,在丈夫和單位里“失寵”,更多白領女性還擔心自己身材會變形。
越來越多的中高收入女性在懷孕后馬上辭退工作,原先充實的生活狀態、明確的生活目的一下子就沒了,人也變得很空虛,孕婦不做事情就東猜西想,猜想久了心理問題也就出來了;另外,城市女性從小沒吃過苦,生孩子會帶來的痛楚讓她們整天誠惶誠恐。
準媽媽需要更多關愛
婦保專家陳大寧告訴記者,丈夫在孕前、產后都要密切關注妻子的心理變化,盡一切可能關心她、體貼她,減少不良刺激,使之保持愉快心情和穩定情緒,對生男、生女也不要有過多壓力。
在產前先使產婦對分娩和產后的衛生常識有所了解,減輕孕婦對分娩時的“疼痛感”產生恐懼感和緊張感。
及時調節情緒,放松心情,對孕婦來說很重要,適當戶外運動,比如短途旅游、做孕婦操、游泳等,參與一些社交活動;保持充足的孕期營養,因為足夠的營養和充分的休息能夠避免心理疾病的發生。
孕婦最好的休息形式即是睡眠,通過適當的睡眠解除疲勞,使體力與腦力得到恢復。
如果睡眠不足,可引起疲勞過度、食欲下降、營養不足、身體抵抗力下降、增加孕婦和胎兒感染的機會,造成多種疾病發生。但睡眠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的僅睡5—6小時即可恢復體力與精力,有的則需更多的時間,一般正常人需要8小時的睡眠,孕婦因身體發生一系列特殊變化,易感疲勞,可適當延長1小時為宜,一般至少應在8小時。
妊娠晚期,為保持精力充沛,還應在中午堅持1小時左右的午睡。如無條件者,至少也應臥位休息半小時。孕婦每日工作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并應避免上夜班。工作中感到疲勞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稍休息10分鐘左右,也可到室外、陽臺或樓頂呼吸新鮮空氣。
長時間保持一種工作姿勢的孕婦,中間可不時變動一下姿勢,如伸伸胳膊動動腳,以解除疲勞。除此以外,優閑自得的散步,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形式,如堅持晚飯后就近到公園、廣場、體育場、田野、寬闊的馬路或鄉間小路散步。最好夫妻同行,同時說說悄悄話,除能解除疲勞外,也是調節和保持孕婦良好精神狀態的妙方,對孕婦和胎兒的身心健康均有收益。但行程要適中,還應避免著涼,否則會得不償失。
對大多數女性來說,懷孕期間是一生中感覺最幸福的時期之一,同時也是抑郁癥等精神疾病“找上門來”的高危時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女性在產后由于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加上疲勞,往往會出現吃不下東西、情緒低落、焦慮的現象,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產后抑郁癥,這是專指婦女單方面的。然而,據有關媒體報道,產后抑郁癥的諸多癥狀正在不斷地擴散到男性身上。
均衡營養,注意多食用以下食物,對產后抑郁的媽媽很有幫助。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