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不能把懷孕當功課
![專家稱不能把懷孕當功課](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吃飯講究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這樣才能養出一個好胃口。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夫婦為提高懷孕的命中率,就開始實施“定時做愛”了,為性生活也制定了一個日常表———平時養精蓄銳,到女性排卵期時,連續作戰,希望“中招”。只可惜,不但不中,不少男性由于“期望壓力”太大,出現心因性ED(勃起功能障礙),有的連自慰取精都不行了。
白領造人,排卵期做愛成囧態
二人世界,悠閑舒適,朱琳這對年輕夫婦過了兩年舒坦日子后,公婆開始著急了,為啥還不懷孕?夫婦倆奉命去醫院做檢查,結果一切都正常。醫生讓他們回家自己造人,順其自然。沒想到朱琳升職,加班應酬時間多了,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了。朱琳為了提高命中率,開始計算排卵期,在排卵周期里好讓老公“一擊即中”。誰知,那段天天都做的日子,一下老公心理壓力太大,全線崩潰,無能為力了。
人工授精,定時取精都困難
“在不育門診,需要做人工授精的夫婦,到了妻子的排卵期,丈夫連精子都取不出來的案例不少。”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不育與性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蔡柳洪說,通常在排卵前3天到排卵后1天這段時間里性交,受孕的婦女流產率最低。因而在排卵期前后進行人工授精是最好的時期。
專家指出,如果遠離排卵日做人授,精子在體內時間過長,易老化,死亡的概率也大;同樣,如果在過了排卵日太久才做人工授精,由于卵子已經老化,同樣將形成不健康的受精卵,因此,人工授精的時間要盡量靠近排卵期,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受孕命中率,同時也有利于獲得健康的后代。
然而,在醫院做人工授精時,男性出現了ED,甚至自慰都取不出來精液,弄得醫生干著急,只好讓其口服*等藥物,或者進行心理安撫以幫助其克服心理上的壓力。蔡柳洪說,可能環境、預期的壓力、自慰的方式都讓男性感覺不習慣,產生了種種臨陣掉鏈子的情況。
${FDPageBreak}
男性脆弱,催不得逼不得
有些時候,把性生活當成形式化的運動,男性也只能交“功課”,甚至變成ED男。該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張炎指出,雖然男人的性就與開關一樣,一點就著,但如果他沒自信,上半身壓力太大時,自然就會反映在下半身,讓你失望。
對于制定性愛計劃,提高懷孕命中率這件事,專家認為,這樣做原本無可厚非,但是這也要視雙方情緒的好壞、性欲強弱、身體狀況、環境條件等因素而變化,絕不能變得機械而刻板,更不能把懷孕當做功課,逼迫男人完成任務。
Tips
四點提高懷孕命中率
(1)未必做愛一定要在晚上。如果老公是夜貓子,老婆習慣早睡早起,這兩個人對性愛最佳時期就有一點錯位,那么制定的定時性愛計劃就無法實施。有的時候,男性在清晨可以雄姿勃發,因而妻子何不在他狀態最好的時候和丈夫享受這一時間的性樂趣?
(2)要以平常心看待受孕這件事,越是過度關注,越是難成功。
(3)女人排卵期的前一周左右的時間里,體內細胞受激素的影響,“性趣”高漲,皮膚產生一種饑餓感,渴望被擁抱、親吻。此時正是女性的情欲周期,能把懷孕這件事當做一件享受的事來做,心情就會輕松許多。
(4)計劃懷孕的時間不宜過短。正常女性在每一個排卵周期的受孕率只有20%左右,并非100%。在醫學上,不避孕的情況下,同居一年無懷孕才算是不孕。因此,懷孕計劃的時間需要超過一年。
研究人員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男嬰的出生率一直多于女嬰。這是由于帶Y染色體的精子體積更小、更靈活,因此更容易穿過宮頸黏液與卵子結合。
幾乎所有你跟你的丈夫感興趣的游戲都能夠讓你們的前戲更加有趣,你可以嘗試玩裸體字謎或者打賭之類的游戲。
對于保持你的可生育性,沒有什么比清潔牙齒更簡單的了。很多研究都顯示女性的口腔健康與她們的生育成效有關系。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