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么容易放棄?
當自己的寶寶經常做出“愛放棄”的行為時,爸媽們難免會有些嘀咕:如果一直這樣,會不會影響寶寶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其實,寶寶“愛放棄”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注意力的問題。0~6歲幼兒的注意力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在教育寶寶、為寶寶布置環境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這些特點,在尊重和順應的基礎上,再采取科學的方法促進其注意力的發展。
下面我們就來揭開寶寶“愛放棄”的諸多秘密,并給出相應的養育策略:
秘密1:
幼兒時期,兒童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家長應注意無關事物對幼兒注意力的分散。
幼兒時期兒童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這一特點在嬰兒時期更加明顯,嬰兒的注意幾乎全部是無意注意。由于這一特點的存在,寶寶做事特別容易“放棄”,總是不斷地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
養育策略:
為了讓寶寶集中注意做一件事情,我們就要格外注意其他事物對幼兒注意力的分散。具體來說要注意兩個方面:
1.寶寶所在的環境不要過于“熱鬧”,要突出每次活動的重點。倘若環境中存在太多顏色新鮮、有聲響、會動的玩具、書或其他事物,就會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例如: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身邊最好不要再有寶寶格外喜歡的玩具。
2.讓寶寶的身體處于舒適狀態。因為寶寶的意志力還比較差,如果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寶寶處于饑餓、口渴、過飽、頭疼等不舒適的狀態,寶寶更多的注意力會集中在自己的身體上而不是外界事物上,所以在寶寶完成某一任務前,我們首先要確定寶寶的身體狀態。
當家長注意到了這兩個方面后,如果寶寶的注意力依然出現分散,我們就可以用“語言”幫助幼兒把注意力集中回來。兩歲之前,家長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作為指令把幼兒拉回到情景中,比如:在講故事《豌豆公主》的時候,寶寶注意力有點分散,媽媽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把寶寶吸引回來,讓他繼續聽。可以問:“你知道他們是如何辨別這位公主的真假嗎?那一定要好好聽哦。”
2~4歲時,寶寶喜歡自言自語,家長對此不要干涉,自言自語是寶寶集中自己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一邊玩積木一邊說“我要用三角的積木做屋頂……”等等。父母與寶寶一起游戲時,不妨也用自言自語、對話等方式把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一特定情境中。
4歲以后的幼兒,內部語言有所發展,可以以此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注意,不要三番五次地對寶寶提出要求,這不但沒有幫助,還會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更糟糕的是,時間久了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心理。
秘密2:
幼兒的注意力穩定性相對較差,家長要注意寶寶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
幼兒注意力的另一特點就是穩定性差,對一個物品或一件事情保持注意的時間非常有限。研究表明,1歲半的幼兒只能保持注意5~8分鐘,2歲的幼兒可以保持注意10~12分鐘,2歲半的幼兒則能達到15分鐘左右,部分幼兒能堅持20分鐘。
養育策略:
當家長發現寶寶做事愛放棄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這件事需要寶寶多久的注意力,是不是超出了寶寶注意的持久時間。如果超出了,家長還一再要求、責備,則會讓寶寶對這件事情失去興趣,久之也許會挫傷寶寶的自信心。例如:
寶寶想用積木搭一座城堡,每次搭不完就去玩別的玩具了,幾次下來寶寶就喪失了先前搭城堡的興趣。這時候,媽媽可以幫助寶寶把城堡分解一下,分幾次來搭,每次完成了當天的任務就可以去做別的,下次接著再搭。這樣做也許要用一周的時間才能搭好城堡,但是卻能激發寶寶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讓其學會如何面對復雜的“任務”。
${FDPageBreak}
秘密3:
寶寶注意力轉移能力不足,跨度大的情境令其難以適應,家長應注意安排過渡環節。
幼兒對注意力的控制能力還比較差,轉移能力不足,很難從一個情境轉移到另一個情境,尤其是跨度大的情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寶寶往往對后一件事情提不起興趣,所以更容易放棄。
養育策略:
當寶寶需要從一個情境轉移到另一個情境時,父母要合理安排兩者間的過渡環節。比如:
寶寶剛在戶外玩完滑梯,回到室內馬上要求他們靜下來畫畫,這是很難做到的。此時,我們可以選擇一種過渡來幫助寶寶適應這種跨度大的情境轉換,比如先根據繪畫的內容講個小故事、看個動畫片、做個小游戲等等,進行這種參與性不強的活動,讓寶寶把情緒緩和下來,然后再進行相對比較安靜、需要主動積極參與、注意力集中的繪畫活動,這樣寶寶會更容易接受,也不會因為難以適應而放棄。
秘密4:
寶寶做事“愛放棄”、缺乏耐心、急躁,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父母等家人的影響。不可否認,網絡在生活中的普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讓很多人越來越浮躁,家庭生活中有讀書、繪畫、書法、下棋等相對安靜的業余生活的家長越來越少,家長自身的浮躁情緒會讓寶寶耳濡目染,無形中影響寶寶注意力品質的發展。
秘密5:
寶寶接觸的事物也會影響其注意力品質的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玩具的出現,會激發寶寶的浮躁情緒,對其注意力的發展有很大阻礙作用,因此家長為寶寶選擇書籍、動畫片等電視節目、玩具時要格外注意。
總之,寶寶做事“愛放棄”也許根本不是寶寶的錯,家長要冷靜思考一下自己為寶寶營造的環境、被放棄事情的難易等問題,一起幫助寶寶克服“放棄”,不讓“放棄”成為一種習慣。
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實與其年齡成反比,然而“耐性”這種特質,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專家建議家長應在幼兒至小學階段,開始逐步培養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堅毅能力。
孩子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時是一無所知的,在后天的環境與教育下,他們逐漸認識了周圍世界。這種認識是一個逐步探索、逐漸積累的過程,父母著急不得。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