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承受失敗的孩子才有競爭力

“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孩子
有一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媽媽,特別崇尚 “鰻魚效應”。其“理論依據”是:以前漁夫捕魚時最犯愁的就是帶魚捕上來后很容易死,后來,一個聰明的漁夫在船艙中放進了帶魚的天敵——鰻魚,于是,鰻魚追著帶魚咬,帶魚被迫四處逃竄,帶魚體內生存的欲望被激發出來,死亡率大大降低。
這位媽媽認為,對孩子也應該讓他早早地懂得競爭、學會競爭,把他的競爭天性“激活”。
初聽這番話頗有道理,但仔細澄清一下,便發現這個類比有點簡單化了。
競爭是成人社會的游戲規則?!冬F代漢語詞典》中對競爭的釋義是:“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爭勝?!边@種成人職場上的拼殺遵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規則,是一種“排他性競爭”。
而孩子們生活在“太平天國”中,他們之間并沒有根本性的利益沖突,并不是非得爭出個你輸我贏的結局不可。將來即使孩子上了小學,參加競爭性比較強的運動會尚還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況且,“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爭勝”是不利于培養孩子健全優良的品格的。
電視臺要來幼兒園給孩子們拍攝一段錄像,老師、孩子和家長知道了都很高興。攝制組來了以后,發現為了取得較好的視聽效果,不能讓所有孩子都參加,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長來園告狀:“老師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痹瓉硎菦]上節目的個別孩子回家后就不吃飯,發脾氣,哭訴:“某某還沒有我表現好呢,為什么她上電視我不能上電視?”“老師偏心,喜歡某某,不喜歡我?!奔议L知道后不但沒有正面引導孩子,而且還把老師告到園長那里,弄得園長和老師都很被動。
可見,對孩子實施“排他性競爭”教育,會使孩子對人對事缺乏理解、寬容和大度,而且很容易因一件小事就挫敗了自尊和自信。
輸不起的孩子真痛苦
競爭本身是個中性詞,對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積極作用的就是良性競爭,使人變得自私、狹隘、妒忌、規避、退縮的就是惡性競爭。孩子“輸不起”就是惡性競爭的消極影響。
${FDPageBreak}
輸不起的孩子常常是這樣的:
生氣。中班孩子在進行拍球測試,蓓蓓剛拍了兩下,球跑了,她氣得噘著嘴不拍了。小朋友幫蓓蓓把球揀過來,她還是不拍,老師來勸也沒用。蓓蓓平常就是這樣,總是跟自己過不去,稍微有點不順心就生氣。
說謊。上大班的都都經常制造“家園矛盾”。美術課上他的作品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跟媽媽說:“今天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我。”排座位沒有坐在中間,他就告訴媽媽:“老師不讓我學習,讓我坐在旮旯里?!庇谑菋寢尦榇祟愔e話去和老師“溝通”,把老師弄得哭笑不得。
攻擊。可可和睿睿是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老師近來發現,畫畫或手工活動時,每次做到一半,可可就會把睿睿的工具搶走。原來,睿睿的畫和手工作品常常得到前來觀摩的其他老師或家長的稱贊,這使可可“醋意”大發,就搞起了小破壞。
退縮。佳佳上小班了,她很喜歡幼兒園和老師??墒牵幸欢螘r間她卻不想上幼兒園了,媽媽問佳佳為什么,佳佳不說;媽媽問老師,老師也說不清楚。后來,佳佳總算說出了心里話,她不想上幼兒園的真正原因是“畫不好氣球”。
任性。媽媽覺得洋洋是個小“兩面派”,在外面,尤其是在老師或比他大、比他厲害的孩子面前,洋洋是低眉順眼的,可是在家里,他就任性得很是“囂張”。什么事都得順著他,否則他就百般耍賴、撒潑,直到取得最后“勝利”,一家人都被他折騰得筋疲力盡,苦惱不堪。
總之,輸不起的孩子要么情緒低落,心理痛苦,態度氣惱,要么性格傾向不可愛,影響他們將來和諧性格的形成。因此,培養孩子贏不驕、輸不餒的紳士風度真的很有必要。
輸得起才贏得起
“勝敗乃兵家常事?!边@是深厚閱歷培養出來的大將風度?!拜數闷稹币馕吨J輸而不服輸,并力爭東山再起的良性競爭狀態。帶領孩子進入良性競爭需要從小就培養良好的競爭素養——
常常念叨別人的優點
這是認可別人、接納別人的“情商”培養。對于輸不起的孩子尤其要加強這方面的熏陶。
爸爸媽媽可以經常與孩子聊聊:“某某小朋友有什么優點?”“你可以從某某小朋友身上學到什么長處?”
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知識和技能上的匱乏常常是孩子產生挫敗感的直接因素。
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那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識和技能,讓他產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游戲時別總是讓著孩子
和孩子下棋、打撲克、拍球時,別總是讓孩子當勝利者。因為孩子與成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大人覺得讓讓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孩子卻把游戲當成“工作”一樣對待。
爸爸媽媽要善于利用游戲讓孩子知道有輸有贏很正常,鍛煉他承受 輸局帶來的心理壓力。
合作與競爭是一對孿生子
觀察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可以發現,贏得競爭的人首先是一個善于合作的人,因為我們處于一個專業分工精細而又合作共處的時代。因此,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好的合作者將是孩子善于競爭的堅實基礎,過分爭強好勝的孩子反而在人際關系上隱含很多問題。
鼓勵孩子戰勝自己
教育孩子不是把“挫敗別人”當作目標,而是把自己作為競爭對手,今天的我要勝過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勝過今天的我,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還棒——讓孩子為不輸給自己而努力。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