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教育未必適合你的孩子
“茫茫宇宙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這種生物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考清華,上北大;這種生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會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而我們只會吃喝拉撒……”最近,網上流行的一篇題為《別人家的孩子》的文章引起了同齡人的強烈共鳴。
幾乎所有人都有一種記憶,當父母嘮叨“別人家的孩子”時那份黯然甚至絕望的心情。父母愛在自家孩子的耳邊嘮叨“別人家的孩子”,是我們的文化傳統,見賢思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然而,父母給的不僅是榜樣,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自慚形穢的郁悶以至絕望。父母指望的“壓力變動力”,似乎正在成為許多普通孩子心中的不可承受之重,使他們看輕自己,懷疑自己,甚至放棄自己。
◆反思
教育應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稟賦
對此,媒體和學校應該反思?,F在很多媒體對“好學生”只看分數,贊美的水分太大。就時間和空間來看,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不可能比同齡人在各方面都強許多,之所以拔尖,不過是評判標準和角度有所側重。
我們這些年的教育中有一個現象是,讓孩子從小就經受各式各樣的選拔和淘汰,導致相當一部分孩子被教育體系忽視了,甚至放棄了,被單一堅硬的社會考核價值體系冷落了。社會亟須對此糾偏,改進教育,使每個孩子的價值都得到認可,讓每個孩子都有尊嚴,都自信快活,都有充實豐富有趣的學習、文體生活,都有符合自身特點的成才途徑和光明前途。
孩子中,在某一方面獲得令人稱羨的成績的佼佼者,當然值得肯定,適當宣傳不是不可以,但我們要同樣尊重那些學業成績一般或有其他特長,每日正常學習不失夢想的大多數孩子,是他們在更廣泛、更實在地落實著中國夢,他們的每一個夢想成真,都會構成更加偉大、美麗和持久的中國夢。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不能只靠少數所謂精英來建設,而需要大批快樂、健康、有知識、有技能的合格公民。
從全國大多數孩子的教育來看,目前對極少數“別人家的孩子”的成功經驗的宣傳,缺乏廣泛的借鑒意義,因此,媒體不應該熱衷于渲染精英教育,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壓迫大多數孩子。即使出于良好的目的介紹“別人家的孩子”,也要實事求是。至于一些名校熱衷于借此大做廣告,維持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利益,這不僅有違教育規律,也有違“愛一切孩子”的師德。
把“別人家的孩子”弄成“神奇的生物”,其實也是一種“捧殺”。我國一項統計表明,有心理障礙的中學生中,每10例中就有6例是成績優秀的學生,為此,全國150所重點中學校長曾發出呼吁:不能因為耀眼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
好的教育體系應培養出“好孩子,好學生”,而不應頻頻弄出“壞孩子,好學生”或“好孩子,壞學生”。
${FDPageBreak}
◆呼吁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內在的自信
同時,父母更應該反省。我們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沒能尊重每個孩子的稟賦和特長的差異性,常用“別人家的孩子”這一把尺子量到底,父母再不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在學校被壓抑的孩子,回到家心結也得不到舒解,他們到哪里去找快樂?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率、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即時的、外顯的行為能力并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孩子們的高下之分。每一個孩子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成長需要時間,而且有鮮明的季節,要讓孩子慢慢來,完整地完成自我和學校教育,這才是人生的“科學的發展觀”,這樣的發展觀也會不斷給父母帶來驚喜和愉悅。自然,就天賦的資質而言,孩子有聰穎和愚鈍之分,惟其如此,要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不能總讓他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比。當父母也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許多時,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會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內在的自信和樂觀。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的能力。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孩子“幸福”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尤其需要科學行事,謹慎行事。父母應該創造寬松的家庭氛圍,盡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應事事以自己的好惡去強求一致。而且,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如果把幸福寄托在一種追求上,一旦不成功,往往會造成長久的甚至終身的痛苦。
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文化現象折射出的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焦慮。其實,只要我們對所有孩子都充滿信任和期待,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他們就都能夠成才。在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成長規律的前提下,成人社會要積極引導,特別是做人生價值的引導,讓孩子從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中“看到自己”和“成為自己”,從而受益終身。
${FDPageBreak}
◆心得
青少年奧賽負責人:他山之石成就女兒
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也是分管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項目的負責人杜子德最近在《中國青年報 》撰文說, 我不是一個教育家,對教育的理解完全是看別人怎么做和自己悟出來的——
1988年我到荷蘭留學,自然沒有教育孩子的經歷和經驗,但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我發現荷蘭人和中國人的態度迥異。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兩條:一是把孩子當大人看待,希望他們不犯錯誤,能像大人那樣思考和做事,孩子犯點錯誤就責備;二是把孩子當“孩子”看待,對他們一千個不放心,關懷備至,不讓孩子自己決定任何事。荷蘭父母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一是把孩子當孩子看待。孩子的任何“錯誤”都不算是錯誤,都是可以寬容和諒解的;二是把孩子當大人看待,平等地對待他們,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我女兒出生后。我和夫人就開始嘗試著把中荷教育比較后的心得用到女兒身上,效果不錯。目前她已是南京大學天文系大二的學生了。
我在孩子的專業選擇和發展上,按說比其他人有得天獨厚的機會??墒俏覐臎]有強迫女兒參加奧賽或什么學科競賽。2009年高考填報志愿,她自己選報了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我們完全尊重她的選擇。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高中期間,學校組織本校學生和國外學生交換訪問,條件是學習好、外語好、家里有接待能力。這些條件我們家都能滿足??墒牵麊喂己髤s沒有她。
天不怕地不怕的她,直接跑到校長辦公室討說法:“請問老師,選擇交換學生有什么標準嗎?”“沒有!”校辦的老師回答?!半y道這么嚴肅的事就沒有一個標準嗎?”我女兒反問道。“有,有的!”那位老師立刻搪塞她?!澳皇钦f沒有嗎?怎么又有了,到底是有還是沒有?”那位老師無言以對。當然,結果可想而知?;氐郊遥o我描述她的“勝利”。我微笑著說,給你滿分!
如果有了這樣的社會基礎和氛圍,就無需區分“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他們都是一樣的孩子——中國的孩子,一樣的充滿自信和幸福!
- 古代紅樓女子避而不宣的避孕“秘籍”1400972
- 直擊印尼女子割禮割陰手術現場(組圖)1008511
- 大學生捐精詳細過程(圖解)923058
- 人工授精全過程大揭密(圖)852070
- 生男生女有哪些決定因素813905
- 實拍國外孕婦水中分娩全過程(組圖)766246
- 酒精法能測生男還是生女?695481
- 圖解分娩時會陰側切手術全過程669083
- 圖解胎兒臨產前的樣子631522
- 男寶寶小雞雞常見的5大疑惑605394
(責任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