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要重視 但不必過于緊張!
血小板是人體內的“止血貼”,能夠在血管出現破損的時候,聚集在一起“堵住”破損處,從而止血。正常人體內的血小板數大概是100-300×109/L。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則是指由于免疫因素造成的血小板小于100×109/L,且白細胞的數量分類、血紅蛋白等均正常的疾病。根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黃禮彬介紹,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其實較為常見,發病率約為4-5/10萬。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是一個良性的、自限性的疾病,70-80%的兒童會在一年內自愈。
8月19日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為迎接醫師節的到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家庭醫生在線開啟了醫師節科普直播活動,在兒科專場的直播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黃禮彬,向大家介紹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常見誤區,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血小板減少需重視但不必過于緊張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凝血和止血,如果體內血小板減少,可能會引發皮膚和粘膜出血,還有可能會出現流鼻血、消化道出血、嘔血、血尿等癥狀。除外還有極少數的孩子會出現顱內出血的情況,如果顱內出血量大,有可能會引發生命危險。所以當孩子血小板減少了,家長需要足夠的重視。
但同時,家長也不需要過度的緊張。黃禮彬副主任醫師表示,“血小板減少的程度跟出血的嚴重程度有一定的關系,但也不是絕對的,一般輕度的血小板減少可以不用太擔心。當血小板計數大于20×109/L時,患者可以進行口腔科檢查。當血小板計數大于30×109/L時,患者可以接受拔牙或補牙等操作。當血小板計數大于50×109/L時,一些小手術,如闌尾炎手術等,患者也是可以耐受的。而當血小板計數大于80×109/L時,患者可以耐受像剖腹產手術這類的手術。如果孩子本身比較好動,容易受傷,或者正在使用一些干擾血小板聚集的藥物,例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即使血小板>20×109/L,出血的風險也比較大,家長要特別注意。”
生成減少或消耗增多都會引起血小板計數減少
“孩子身體好好的,也幾乎沒有明顯的不適,怎么就檢查出血小板減少了?”這是許多家長的疑惑。對此,黃禮彬副主任醫師介紹了檢查出血小板減少的三種情況。
1、檢查誤差:在抽血檢驗時,血標本中有凝塊,會使血小板的計數結果偏低。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復查來確認。
2、血小板生成減少: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患先天性的疾病,例如WAS(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這是一種X連鎖隱性遺傳病,多發生于男性。另外一個是骨髓病變,患白血病或者再生障礙性貧血,或者一些藥物的干擾,都可能導致血小板的減少。
3、血小板消耗增加:血小板消耗增加,也會導致血小板計數減少,例如患嚴重的感染、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ITP(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伊文氏綜合征或SLE(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
血小板減少不嚴重者只需隨訪觀察
確診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之后,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立即住院治療,但其實這并不是必須的。“根據美國的血液病學指南以及國內最新的指南,無論血小板計數減少到多少,只要這個孩子沒有明顯的出血,生活沒有受到明顯的干擾,或者出血的風險比較低,就不需要住院治療,只需要門診隨訪觀察。而較高的出血風險主要表現為,孩子身上的出些點較密集、處于高熱或感染的狀態、使用抗凝類藥物、孩子較活潑易受傷等。”黃禮彬副主任醫師表示。
發現血小板減少就必須做骨髓檢查嗎?專家:可與醫生討論后決定
許多家長對骨髓檢查有恐懼心理,認為骨髓檢查非常疼痛,所以當發現孩子血小板減少時,都會發出疑問,“我的孩子必須要做骨髓檢查嗎?”對此,黃禮彬副主任醫師表示,“國外的診斷指南中指出,如果考慮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且排除了其他導致血小板減少的疾病時,常規是不需要做骨髓檢查的。而中國的診斷指南則相對推薦進行骨髓檢查,因為可以通過骨髓檢查鑒別白血病或者再生障礙性貧血。所以,在診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時,主要依靠的是醫生詳細地詢問患者的病史,在排除其他原因導致血小板減少的情況下,幾乎就可以診斷了。如果在臨床上還有懷疑,比如孩子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或者血常規白細胞、血紅蛋白等存在異常無法解釋,可以考慮做一下骨髓的檢查,甚至基因的檢查等等。因此,骨髓檢查不是診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常規必需,是不是要做家長可以跟醫生共同討論后再決定。”
血小板減少需明確病因 切勿過度治療
丙球的沖擊治療和激素的治療,作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一線治療和緊急治療手段,常在孩子出現血小板減少而未確定是否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時候就被使用。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黃禮彬副主任醫師解釋道,“如果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患兒有活動性的出血或需要手術時,確實應該使用這種藥物來治療。但如果無法確診患兒患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還未排除就直接使用這些藥物,是不正確的。所以,只有確診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且存在高的出血風險的患兒才需要給予丙球和激素治療。”
對于確診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患兒,有許多家長為了維持他們的血小板在“正常范圍”,而長期給予激素治療,其實這也是錯誤的。“長期的激素治療,很容易引發一些并發癥,讓孩子看起來又矮又胖,還容易患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所以,不建議確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孩子長時間使用激素治療。建議家長在孩子確診之后,積極地與醫生溝通,選擇最適宜患兒的治療方案,平衡治療所帶來的血小板增加的“收益”和藥物副作用的“風險”。除外,日常還要注意對患兒的衛生宣教,減少患兒出現外傷的風險。同時,還要避免預防接種,對于可以暫時不接種的疫苗,就暫時不接種。最后,要避免使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黃禮彬副主任醫師表示。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李汁涵 通訊員:彭福祥,梁嘉韻,劉星亮)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