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孩子體內的“地震”,中醫教你辨證處理不同類型咳嗽!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中醫兒科 楊東新副主任醫師
整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林惠芳
小兒臟腑嬌嫩,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年齡越小,表現就越突出,正是由于小兒機體的這種不成熟、不完善的生理特點,形成了小兒防御能力較弱、抗病能力不強,容易被外邪所傷,出現病情多變而迅速傳變的特點。與成人相比,小兒的機體生機蓬勃,臟器輕靈,隨撥隨應,對各種治療反應靈敏,病情好轉的速度較成人為快。
咳嗽是孩子體內的“地震”,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
咳嗽可以簡稱為孩子體內的“地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癥狀,最常見于呼吸道疾病,當受到寒冷等邪氣的侵襲,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而表現為咳、喘、痰等,除此之外,其它臟若影響到肺的功能,也會引起咳嗽。如脾胃,在五行中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兩者的關系如同母親和孩子的關系,母親不好,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反之,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么它同樣也可影響到孩子的肺的功能,從而導致咳嗽等問題。
但很多家長往往對咳嗽的認識不足,尤其是一些慢性咳嗽,有些家長往往忽視檢查,導致孩子久咳不愈,特別是一些太劇烈的咳嗽,造成細菌、病毒等趁虛而入侵,進而導致多種嚴重的疾病的發生與惡化。因此,對小兒咳嗽,家長切勿太大意!
中醫不是“慢郎中”,不同咳嗽辨證處理
在老百姓的眼里,中醫都是調理,是“慢郎中”,但其實中醫的調理即為治療,根據孩子的癥狀、舌象和面色、排泄物等情況,判斷孩子所屬證型,再給予不同的干預措施,包括中藥辨證治療、小兒推拿、穴位貼敷、放血療法(刺血療法、穴位放血)、挑治、耳穴壓豆、辨證施膳指導等。
食療亦要辨證,合理選擇食療方法更加重要
冰糖/川貝燉雪梨--作用是養陰潤肺止咳,這種方法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咳嗽,僅適用于陰虛肺燥:干咳無痰、唇干咽干等,這一點需要重點強調,請家長朋友們尤其要注意。
1、風寒咳嗽
主要癥狀:孩子不貧血,但嘴唇可能偏白,臉色偏黃或偏白,舌質很淡,舌面上津液很充分,不干燥,咽喉癢,干咳。
處理:很多中成藥都是偏清熱解毒的,并不適合此類型咳嗽。
食療建議:蔥豉湯(蔥白、淡豆豉)+北杏、蘇葉(食療建議最好能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蔥白兩根,淡豆豉5~10g,若有咳嗽,或咳嗽明顯的,可以加上北杏5~10g、蘇葉5~10g,可以再加生姜2~3片,生姜、淡豆豉、北杏約大火熬20分鐘以后,再放蔥白及紫蘇葉,再大火煮五分鐘就可以了。也可以把這些藥材用布包起來直接煮湯喝或煲粥,湯里可適當加一些冰糖調調口感,吃完該食療會有微出汗,邪氣解除了,那么風寒咳嗽的癥狀就會消失。
小兒推拿:按摩推拿前可適當搽茶籽油潤滑皮膚,一般小兒推拿的要求,需要200次左右/分鐘,以下幾個穴位配合在一起,可以發揮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平肝清肺:在五經穴中,食指的螺紋面是肝經,中指的螺紋面是心經,操作時大人的手將孩子手(左右手均可)的中指壓下,將孩子食指和無名指并攏到一起,往指尖方向推。
揉一窩風:一窩風在手背手腕腕骨中間的位置,順時針或逆時針揉都可以。
推三關:三關的定位是前臂橈側,這是手太陰肺經的循行的路線,從腕部向肘部的方向推。
2、風熱或肺熱咳嗽
主要癥狀:痰黃粘難咳,咽痛,濁涕/頭痛/咽充血,舌質紅,苔薄黃。
食療建議:可以用羅漢果(1/4-1/3個)、北杏(約10g)、青橄欖(約3個),煲水喝或煲瘦肉湯。(食療建議最好能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兒推拿:
平肝清肺(操作如上介紹)
推三關(操作如上介紹)
清天河水:腕橫紋中點到肘橫紋中點這條直線叫天河水,由腕橫紋中點推向肘橫紋中點,即為清天河水。
3、痰濕咳嗽
主要癥狀:突出的特點就是痰和濕,它咳嗽不一定很劇烈,但有一點,它痰音很重,痰多清稀,可聞喉部痰鳴,舌質淡/淡紅,苔白膩,看不到舌乳頭。
食療建議:用陳皮(約5g,或用化州橘紅)、生姜(兩三片,切成姜絲)、紅棗(切開去核),煮瘦肉湯或煲粥,有醒脾開胃的作用。(食療建議最好能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兒推拿:
平肝清肺(操作如上介紹)
推三關(操作如上介紹)
揉小橫紋:小橫紋位于手掌面小指根下,尺側掌紋頭,揉這個地方,可以起到化痰的作用,再加上三關,有疏風散寒、健脾補氣的作用,再加上肺經,清肺,能讓肺的功能恢復正常,這有助于清除痰液。
4、食積咳嗽
主要癥狀:咳嗽時間比較長,夜間或黎明時咳嗽厲害,這段時間也是肺經它所主的時刻,喉間痰鳴明顯,有食積郁熱的表現,有可能有化熱,也可能沒有化熱。食積時還可表現為口臭,或有腐敗的味道,大便干結,大便不消化,大便酸臭、消化不良,睡眠不安穩,肚皮發熱,手心腳心熱,五心煩熱,煩躁,易驚醒等。
食療建議(食療建議最好能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食積未化熱:如果是單純的食積,沒有化熱的情況,可以采用焦三仙(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10-15g)、北杏10g、陳皮5g、白蘿卜適量,直接煲水喝,也可以煲瘦肉湯喝。
食積化熱:在上述基礎上再加獨腳金(約3g),獨腳金具有消積平肝的作用,既有清肝火,又有消積滯的作用。
小兒推拿:
平肝清肺(操作如上介紹)
推三關(操作如上介紹)
清脾、清大腸:脾經是大拇指的測量,清脾,即自拇根推向指尖。大腸經,在食指橈側緣,也是朝指尖方向推,每個大概推5分鐘左右,也就是1000次左右,餐前餐后都可以。
備注:對中醫辨證不能準確把握的家長朋友,建議咨詢中醫師后再給予食療、小兒推拿等中醫方法。
(責任編輯:馮莉莉 通訊員:林惠芳)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