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種疫苗后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這4種情況要正確應對!
疾病的預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要大于疾病的治療。疫苗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的發明之一,能夠有效降低人們患上特定疾病的風險。很多人在注射疫苗之后,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如發熱、哭鬧、厭食或睡眠不安穩等情況,一般2天左右就能消退,不需做特殊處理。不能因為有不良反應而拒絕疫苗接種,否則會增加孩子感染疾病風險。
孩子接種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怎么辦?
1、硬結
部分孩子在接種白百破疫苗后,注射部位皮下可出現硬結,沒有壓痛感,這是正常現象,一般不會對身體帶來傷害,也不需做特殊處理。
2、腹瀉
一部分孩子注射疫苗后,可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水樣便,期間要合理補充水分。若腹瀉嚴重或持續三天仍然沒有好轉,就需要及時就醫處理。
3、發熱
其實疫苗本身是減毒或滅活的細菌或病毒,進入身體后會供給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因此一部分孩子接種疫苗后可出現發熱的情況,發熱并不會超過48個小時。孩子體溫在38.5℃以下,可用溫水擦浴,減少衣服,期間多喝水。體溫超過38.5℃以上需用退燒藥物,若孩子注射疫苗幾天后,才出現發熱或伴有咳嗽、高燒不退,可能和疫苗沒有關系,需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4、局部紅腫
注射疫苗后,會對孩子嬌嫩皮膚帶來輕微創傷,再加上免疫系統刺激會引起局部產生炎癥,從而導致局部紅腫,一般2~3天左右就能消退。紅腫范圍廣泛且嚴重,需及時咨詢醫生并且帶上接種證,如實告訴醫生最近接種的疫苗類型和接種時間。孩子接種卡介苗出現紅腫化膿是正常現象,出生后要及時接種,接種2~4周局部可出現紅腫化膿、膿包潰破,然后結痂脫落成疤痕。期間不必擦藥,也不用包扎,保持局部清潔即可。若是有膿液流出時,可以用棉花或無菌紗布擦拭,不能擠壓。等待痂皮自然脫落,不能提前用手扣,以免發生感染。
溫馨提示
給孩子接種疫苗后不能立馬離開醫院,至少在醫院觀察半小時,沒有異常情況后再離開。父母要清晰認識到接種疫苗利大于弊,不能完全拒絕。孩子最近一星期在吃藥、發高燒和腹瀉等,期間不能注射疫苗,以免加重不良反應。打完疫苗后不能立馬洗澡,以免引起注射點感染或腫脹。
(責任編輯:馮莉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