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動作易導致寶寶脫臼 寶寶脫臼后如何處理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寶寶胳膊脫臼的現象,為什么寶寶的手臂這個脆弱,這么容易脫臼?家長的哪些動作易引起小兒脫臼?脫臼后該如何處理?
脫臼好發于1~4歲的寶寶
4歲以下的寶寶橈骨頭上端其實還是在發育階段的,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松弛薄弱,一些性能都還沒有發育好。同時,寶寶還沒有適應進行一些比較大的運動,所以,要是爸爸媽媽牽拉不當、寶寶受到較強外力時,關節脫臼都是非常容易發生的。
脫臼一般情況下都會在關節活動度大、關節囊比較松弛的部位,如肘關節和肩關節。幼兒脫臼雖經復位,但是平時不注意還是會發生的,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基本上在8歲以后,脫臼才不會經常性發生。
易導致寶寶脫臼的動作
1、用力牽拉孩子的手臂提離地面
拉孩子上樓梯、上斜坡,或是孩子摔倒家長將其拽起時,很多家長都會用力地牽拉孩子的上肢,甚至將孩子提離地面。然而,孩子的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都還沒有發育成熟,非常脆弱,加上孩子的體重遠遠大于他胳膊韌帶所能承受的重量,這樣的動作極容易導致孩子手腕關節和肩關節軟組織受傷,甚至引起脫臼。
2、跌倒時本能地用手掌或肘部撐地
基本上所有的脫臼都是由于關節部位被猛然用力牽拉或撞擊造成的。孩子跌倒時,若用手掌或肘部撐地,對手掌關節、肘部關節和肩部關節都可能造成極大的沖擊,從而使得關節骨與關節面出現錯位,導致脫臼。所以,家長最好能夠教寶寶在跌倒的時候,用身體的柔軟部位(屁股、上臂肌肉)平行著地,這樣能夠盡量減少傷害。
如何測試寶寶是否脫臼
將玩具放在寶寶眼前讓他伸手抓,如果寶寶的手能舉過頭頂,說明沒有脫臼。反之,如果寶寶一直避免使用手臂,或者手臂無法抬高,那就有可能是脫臼了。
寶寶脫臼后如何處理
1、固定部位并及時送醫
寶寶脫臼之后,爸爸媽媽第一個要做的要讓寶寶的情緒平靜下來;第二個要做的是用夾板、繃帶等輕輕固定脫臼的部位,接著第一時間把寶寶送到醫院里面。同時在此過程里面,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患肢,防止在送醫的時候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
2、注重復位后的護理
脫臼復位后的護理不當,寶寶也許會變得習慣性脫臼。雖然在治療后,脫臼會好,但受傷的韌帶或者周圍的組織不是馬上就能夠恢復的。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