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要求多 這五點家長必須牢記于心
新生兒是一個生命的開始,他們剛剛脫離母體那舒適的宮腔,來到這個喧鬧紛雜的世界,在各個方面適應性都非常差,尤其是抵抗力。那么對于新生兒護理有哪些要求?
新生兒護理有哪些要求
所用物品:新生兒所用物品、奶瓶、杯碗等應每日蒸煮消毒。
保暖: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不完善,容易隨環境溫度而變化,應使嬰兒處在適當溫度下,以減少機體的氧耗,降低代謝率,一般室溫為24℃,濕度為50%~60%。若嬰兒裸體置于暖箱內,最適溫度在相對濕度為50%時保持31℃~34℃之間。條件不允許維持24℃左右室溫時,可加熱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燙傷,并隨時注意體溫。新生兒的床應遠離通風口和電扇處,所用的被褥、衣服、尿布要預熱,以免傳導散熱。
衣著:衣服最好選用柔軟的棉絨制品,宜寬松,不應有扣子,邊緣平整,系帶不可過緊,以防勒傷。減少一次性尿布的使用,避免尿布疹。
居室環境:新生兒房間應清潔,室溫在22-24℃為宜,并保持適當的濕度。每天應開窗通風20-30分鐘。
喂養:如果母乳喂養,首先母親要注意個人衛生。母親如有乳腺炎、乙型肝炎等較嚴重的急慢性感染時,應停止哺乳,改用配方奶粉喂養。
新生兒護理的常見誤區
誤區1:擠壓乳腺
新生兒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現輕度腫脹,并有少許乳汁溢出,7~10天達高潮。這是因為母親在妊娠后期體內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時性腫脹,無論男孩、女孩都可有,屬于生理現象,2~3周即可消失,千萬不要擠壓,它的惡果就是患“乳腺炎”。
誤區2:生理性黃疸誤認為肝炎
新生兒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如果10天內黃疸消失,就不是病態,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黃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現,一周左右消失。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產生原因:
(1) 孩子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發黃。
(2) 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將間膽轉化為直膽而由膽道排泄,間膽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
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
誤區3:錯棄初乳
初乳是指產后12小時以內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顏色太黃,比較清淡,所以有的人認為“初乳”是“壞乳”而白白擠掉,甚為可惜。因為初乳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礦物質,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殺死破傷風桿菌、百日咳桿菌、肺炎雙球菌及引起腹瀉致病的大腸桿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兒麻痹等病毒。實踐證明:產后開奶時間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產乳越多。
誤區4:錯誤哄睡
當寶寶哭鬧不睡時,父母會想出各種方法來哄睡寶寶,但有些不正確的方法卻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不利。
(1)陪睡:媽媽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壓住寶寶,造成孩子窒息。
(2)搖睡:因為搖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震蕩,造成腦組織表面小血管破裂,輕者發生癲癇、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腦水腫,腦疝危及生命。
誤區5:錯誤逗樂
(1)吃奶不宜逗樂 嬰兒吞咽和咀嚼功能還不完善,逗樂可能會引起嗆奶,甚至發生吸入性肺炎;
(2)不要搖晃或拋起嬰兒 嬰兒的頭頸發育不全,大力的搖晃逗樂很容易傷到寶寶,甚至有生命危險。
(3)睡前不宜逗樂 嬰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興奮后往往不容易抑制,會不肯睡覺或上床后動個不停,影響睡眠質量。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