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支氣管肺炎好發因素是什么 謹記七個飲食要點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得病后對患兒的危害也特別嚴重,特別是在疾病發生的時期要重視對兒童的預防,主要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對兒童進行合理的照顧。
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病因
1、好發因素:嬰幼兒時期容易發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統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育差,血管豐富易于充血,間質發育旺盛,肺泡數少,肺含氣量少,易為黏液所阻塞等。在此年齡階段免疫學上也有弱點,防御功能尚未充分發展,容易發生傳染病、營養不良、佝僂病等疾患。這些內在因素不但使嬰幼兒容易發生肺炎,并且比較嚴重。1歲以下嬰兒免疫力很差,故肺炎易于擴散、融合并延及兩肺。年齡較大及體質較強的幼兒,機體反應性逐漸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強,肺炎往往出現較大的病灶,如局限于一葉則為大葉肺炎。
2、病原菌: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均可誘發支氣管肺炎,但以細菌和病毒為主,其中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RSV最為常見。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等發達國家普遍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疫苗,因而流感嗜血桿菌所致肺炎已明顯減少。一般支氣管肺炎大部分由于肺炎球菌所致,占細菌性肺炎的90%以上。其他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流感桿菌、大腸埃希桿菌、肺炎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則較少見。肺炎球菌至少有86個不同血清型,都對青霉素敏感,所以目前分型對治療的意義不大。
小兒支氣管肺炎的預防
1、按照氣溫的變化,適時為寶寶增減衣物,不要讓寶寶著涼。
2、注要經常保持室內清潔,開窗通風,使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要勤曬被褥和換衣裳,少帶小孩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3、日常膳食中,除吃適量魚、肉、雞、蛋外,應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嬰幼兒必要時要吃點魚肝油和鈣片。
4、保證小兒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兒生長發育,又可增強免疫力。
5、多帶著寶寶出外做運動,增強抵抗力。
6、要按計劃及時為寶寶預防接種,預防小孩子常見傳染病。
7、保持良好的家庭環境衛生: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一定濕度,控制和消除各種有害氣體和煙塵。改善環境衛生,做好防塵、防大氣污染工作,加強個人保護,避免煙霧、粉塵、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
8、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質及過敏原,可預防或減少本病發生。鍛煉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
小兒支氣管肺炎飲食注意事項
1、忌寒涼食物。“形寒飲冷則傷肺”,就是說身體一旦受了寒,飲入寒涼之品,均可傷及人體的肺臟。生病期間如飲食過涼,就容易造成肺氣閉塞,癥狀加重,日久不愈;
2、肥甘厚味食物。日常飲食中,多吃肥甘厚味可產生內熱,加重咳嗽,且痰多粘稠,不容易咳出。對于患兒而言,過食肥甘可致痰熱互結,阻塞呼吸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難以痊愈。油炸食物也不要多吃。患兒胃腸功能比較薄弱,油炸食品可加重胃腸負擔,且助濕助熱,滋生痰液,使咳嗽難以痊愈;
3、忌魚腥蝦蟹。一般人都知道咳嗽需忌“發物”,不宜吃魚腥,魚腥對“風熱咳嗽”影響最大。咳嗽患兒在進食魚腥類食品后咳嗽加重,這與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對魚蝦食品的蛋白過敏有關。對某些魚、蛋過敏的小孩子更應注意,其中以白鰱、帶魚影響最大。
4、忌甜酸食物。酸食常斂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難愈。咳嗽嚴重時蘋果、香蕉、橘子、葡萄等都不宜吃,吃甜食也會助熱,使炎癥不易治愈;
5、忌食用橘子。許多人認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讓患兒多吃橘子。實際上,橘皮確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熱生痰。而患兒不可能不吃橘肉只吃橘皮;
6、忌吃花生、瓜子、巧克力等。上述食品含油脂較多,食后易滋生痰液,使疾病加重;
7、忌食用補品。不少家長給體質虛弱的孩子服用一些補品,但孩子未愈時應停服補品,以免使疾病難愈。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