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表現
腹股溝管外環處出現可復性腫塊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最初在長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時腫塊沿腹股溝管斜行突向外環口。以后,腫塊逐漸增大并延伸進入陰囊。腫塊上端狹小,下端寬大,形狀似梨,并似有一柄笠行伸入腹股溝管,腫塊突出時有下墜或輕度酸脹感。
檢查時,病人取平臥位,患側髖部屈曲、內收,松弛腹股溝部。順腹股溝管向外上方向輕按腫塊即可回納。如再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2cm處按壓內環,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腫塊突出,移去按壓手指,腫塊即復出。如為不完全性斜疝,疝內容物未突出外環,可用手指伸入外環口。令病人咳嗽即有沖擊感。
1、為難復性疝,檢查時腫塊較難或只能部分回納。
2、腫塊突出后不能回納而發生嵌頓,突出的疝塊有劇烈疼痛,張力高,并有壓痛。如疝內容物為腸管,則有急性機械性腸梗阻的臨床表現。
3、嵌頓未解除,疝內容物進而發生血運障礙,即轉為絞窄性疝,腸管缺血壞死,疝塊有紅、腫、熱、壓痛等急性炎癥表現,并有腹膜炎體癥。有時全身感染、高熱、畏寒等癥狀極為明顯,重者可并發感染性休克。
在胚胎發育期,胎兒睪丸位于腹膜后腎臟下方,其下端有睪丸引帶連到陰囊,隨著胎兒生長發育,睪丸逐漸下降,經腹股溝管進入陰囊,緊貼在其前面的腹膜,亦隨之向下延伸成一囊袋,并包繞睪丸稱腹膜鞘狀突。胎兒出生前,緊貼于睪丸的一部分鞘狀突成為睪丸固有鞘膜,余閉鎖萎縮成纖維索帶。如腹膜鞘狀突未閉鎖并與腹腔相通即成為先天性疝囊,腹內臟器或組織甚易從殘留的腹膜鞘狀突經腹股溝管突出外環形成斜疝。女性有子宮圓韌帶穿過腹股溝管,因此也有類似的腹膜突起并降入大陰唇,如未閉鎖亦可形成斜疝。
此外,先天性發育不良導致腹股溝管生理掩閉機制缺陷亦是腹股溝斜疝的重要病因之一。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