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熱家長別盲目退燒
孩子哭鬧,誆不住,拿手在額頭上一摸,“哎呀!有點燙,是不是發燒了?”趕快拿溫度計來量一量:38.7℃。如果說孩子流鼻涕、打噴嚏家長還有些猶豫,拿不定主意是否該上醫院的話,面對孩子發燒,90%的家長會毫不猶豫趕緊抱孩子到醫院。開了藥輸了液,如果燒退了則罷,如果燒反反復復,老按不下去,這時家長就著急了,想各種辦法為孩子退燒。面對發燒的孩子,哪種情況下該立即送醫院?哪些情況可以在家護理?哪些情況下家長不可以盲目為孩子退燒?在目前這個感冒頻發,孩子發燒現象較為集中的季節,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退熱之前先找發燒病因
半歲到5歲的孩子,由于其免疫功能還不健全,稍遇疾病侵襲就容易發熱。原因可能是感冒,也可能是其它疾病。每個孩子的正常體溫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新生兒和嬰幼兒,極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首先,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正常體溫有一個了解:一般正常小兒的體溫為36-37.5℃,超過37.5℃就是發熱。37.5-38℃之間為低熱,38-39℃為中等熱,39℃以上為高熱。兒科護理專家說,低熱和中等熱的孩子通常可以在家護理,但即便是低熱,時間超過3天,也要及時去醫院。如果是高熱,則要立即去看醫生,經過診斷后才可回家護理。
對于有些家長孩子一發熱就到醫院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的做法,專家說其實欠妥。首先,發熱其實是身體對入侵病毒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消滅病毒。所以遇到孩子發熱這種情況,家長首先應通過血常規等檢查弄清楚孩子發熱的原因,再聽從醫生的建議,看是否需要輸液、或口服退燒藥、或采用物理方法降溫。一般情況下,如果小兒發熱不超過38℃,家長就不必著急給孩子退熱,在沒確診到底患了什么病的情況下盲目退熱,很有可能掩蓋了真實的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診斷。如果發熱超過39℃,因為這時容易引發驚厥,所以需在醫生指導下給孩子退熱。
對于采取哪種方法給孩子退燒,專家的建議是能采用物理方法退燒就別吃藥;吃藥能退燒時就別輸液。因為一些常用的退熱藥含有對幼兒神經發育不利的成分,有不少孩子發熱是因病毒性感冒引起,而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并沒有作用,反而容易引起抗藥性。
照顧發燒的孩子有講究
物理方法降溫是退燒的常用方法,包括冷濕敷法、溫水擦浴法、酒精擦浴法等。冷敷時將小毛巾折疊數層,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濕,稍擰干,敷額頭。最好兩條毛巾交替使用,每隔3-5分鐘換一次,連續敷15-20分鐘。同時還可在腋下、頸部、大腿根部用,效果更好。但若孩子出現寒戰、皮膚出現異樣則應停止。溫水擦浴將毛巾在略高于體溫的溫水中浸濕,為孩子擦拭全身皮膚,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以散熱。擦拭一遍后,可待皮膚水分蒸發后再擦第二遍,直至體溫明顯下降。酒精易揮發,用酒精擦浴能較快帶走皮膚上的熱量,達到降溫目的。擦浴前可先冷敷額部,既可協助降溫,又可防止擦浴時由于體表血管收縮,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用紗布或手絹浸蘸酒精,擦頸部兩側至手臂,再從兩側腋下至手心,接著自頸部向下擦背部。然后擦下肢,從髖部經腿外側擦至足背,從大腿根內側擦至足心,從大腿后側經膝窩擦至足跟。上下肢及背部各擦3-5分鐘,腋下、肘部、腹股溝部及膝后等大血管處,可重點擦浴,以提高散熱效果。前胸、腹部、后頸部等部位對冷刺激敏感,不宜擦拭。
孩子發燒時居室要保證清潔、安靜,溫度在18-20℃為宜,注意每天至少通風一次,新鮮空氣進入室內可降低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通風時要避免讓風直接吹孩子。盡量減少親友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同時也有利于孩子休息。發熱患兒穿衣不宜過厚,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特別是嬰幼兒裹得不能太緊,否則會影響散熱,體溫難以降下來。高熱的孩子在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此時要用熱毛巾擦去胸、背、腋下、面部的汗,并及時更換內衣。孩子發燒時營養物質和水分消耗增多,但因為其消化功能也有所減退,應適當減少飲食,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漿、米糊、面條湯、餛飩、雞蛋等。盡量多給孩子喂水,如糖水、果汁、白開水或清涼飲料等,多喝水不但有利于降溫,也有利于細菌病毒的排泄。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保婦康栓能否用于治療宮頸炎
2024-10-28查出盆腔囊腫 5.4×3.7cm,要
2024-10-28補佳樂能和益母草、烏雞白鳳丸一同服用
2024-10-28葆宮止血顆粒有何作用,能治出血癥狀嗎
2024-10-28葉酸攝入過量是否有副作用
2024-10-28輕度宮頸糜爛用消糜栓后同房出血咋回事
2024-10-28性生活后多久能測出是否懷孕?
2024-10-28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期間能否吃辣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