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不良癥狀體征
1、假肥大型根據Dys空間結構改變和功能喪失程度不同,可分為兩型: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營養不良。
2、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是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肌病。遺傳缺陷是定位于4q35染色體上同源框基因(指一類長約180個堿基對的DNA序列)的重組。
3、肢帶型肌營養不良也稱為Erb型。包含一組肌營養不良變異型,為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散發病例不少見。病變主要累及肢體近端。此型有Dys存在,無Xp21突變。將不符合DMD、BMD或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的診斷標準,但表現肢帶肌無力患者包括在此型中。
4、眼肌型肌營養不良為典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有隱性遺傳和散發病例。某些病例與線粒體DNA缺失有關。通常在30歲以前發病,上瞼下垂為早期表現,隨之發生進展性眼外肌麻痹;也常見面肌無力,以及四肢肌亞受累,病程緩慢進展。易誤診為重癥肌無力。
5、埃-德型肌營養不良為X連鎖隱性(Xq28)遺傳,常染色體顯性(1q11)遺傳很少。兒童期發病,緩慢進展,發生肌萎縮、無力和攣縮(常見于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腓骨肌和脛前肌,以后擴展至肢帶?。沙霈F心臟傳導異常和心肌病。血清CK輕度增高。應監測心臟功能,必要時植入起搏器。
6、眼咽型肌營養不良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有散發病例。常發生于30至50歲。首發癥狀為上瞼下垂和眼球運動障礙,雙側對稱。逐步出現吞咽困難、輕度面肌力弱、咬肌無力和萎縮、構音不清等,吞咽困難嚴重可能需要鼻飼或胃造口術;血清CK正常或輕度升高。
7、遠端型肌營養不良為常染色體顯性變異型,典型為40歲以后起病,純合子發病較早,發病較早,癥狀較重。主要影響手足小肌肉、腕伸肌、足背屈肌,病程緩慢進展。也有報道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散發的遠端肌病,表現年輕人進行性下肢無力。
8、脊旁肌營養不良40歲后發病,表現進展性脊旁肌無力、背部疼痛和典型脊柱后凸,可有家族史;血清CK輕度增高,CT檢查顯示脊旁肌為脂肪所代替。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