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一個簡單方法 輕松判斷孩子患肺炎
肺炎是導致我國兒童死亡的第一位疾病,在門診重癥患兒、重癥呼吸疾病、住院床位占用、危重患兒及死亡病種中均高居首位。其中,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占很大部分。下面我們看看預防寶寶肺炎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早期識別肺炎癥狀?
一個簡單的方法:數呼吸頻率。
在患兒安靜的時候(除外哭鬧、發燒等干擾呼吸頻率因素),新生兒呼吸頻率大于60次/分、3歲內的幼兒呼吸頻率大于40次/分、兒童呼吸頻率大于20次/分的時候,屬臨床異常,這種異常“信號”往往提示可能有呼吸系統疾病(除心臟病外),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肺炎的癥狀可以多樣化,也可以隱秘,有的是急性發作,數小時即可由上感發展成肺炎;而有的則是慢性發作,有的孩子可能有咳嗽數月的病史,到醫院經過查體拍胸片確診肺炎。
在醫院,醫生會給患兒查體,如果是肺炎,會發現一些陽性體征。比如,呼吸頻率增快、口周發青、肺部有啰音或干鳴音、痰鳴音等。嚴重的肺炎還可以表現為鼻煽、口唇紫紺、三凹征陽性(是指呼吸極度困難,致使在吸氣時可見胸骨上窩、兩側鎖骨上窩以及肋間隙均顯凹陷,故稱“三凹癥”)。
如果醫生高度懷疑患兒是肺炎,還需要通過拍胸片進行確診,如果胸片可見肺內斑片影,那就是肺炎影像很重要的指標,配合查體陽性的結果就能確診為肺炎。
寶寶得了肺炎怎么辦
保持安靜、整潔的環境,保證病兒休息。
工作中常見到在患兒的身邊總是圍著許多的長輩親朋,這樣一方面由于人多吵鬧,不利于患兒休息,同時人多,呼出的二氧化碳積聚在內,污濁的空氣不利于肺炎的康復。因此,室內人員不要太多,探視者逗留時間不要太長,室內要經常定時通風換氣,使空氣流通,但應避免穿堂風,有利于肺炎的恢復。
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
尤其是汗多的病人要及時更換潮濕的衣服,并用熱毛巾把汗液擦干,這對皮膚散熱及抵抗病菌有好處。對痰多的病兒應盡量讓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暢而影響肺炎恢復。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應經常將小兒抱起,輕輕拍打背部,臥床不起的患兒應勤翻身,這樣既可防止肺部淤血,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于康復。
保持呼吸道通暢。
小兒患肺炎時,肺泡內氣體交換受到限制,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痰液,會影響空氣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家長要及時為患兒清除鼻分泌物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且要防止粘稠痰堵塞及奶汁、藥物嗆入引起窒息。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避免空氣干燥,有利于痰液咳出。
按時服藥、打針,以免影響療效。
由于小兒抗病能力較差,尤其是小嬰兒病情容易反復,當家長發現小兒呼吸快,呼吸困難,口唇四周發青,面色蒼白或發紺時,說明患兒已缺氧,為病情加重的表現,必須及早搶救。
寶寶預防肺炎的方法
預防接種
肺炎鏈球菌有90多種血清型,而少數幾個血清型引發肺炎的幾率更高,對抗生素治療更易耐藥。針對這幾個血清型研發出多價疫苗就能控制大部分肺炎發生,而剩下的那部分肺炎如果發病也較易控制。目前國際上已研發出預防兒童肺炎的多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能預防超過60%的肺炎鏈球菌性肺炎發病。如今歐美發達國家已先后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疫苗納入國家計劃免疫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母乳喂養率較低,室內外空氣質量較差,營養不良發生率較高,治病經濟負擔能力較差,兒童死于肺炎的風險明顯增加。這就更需要通過預防接種這一手段減少發病的風險。
保證營養,增強抵抗力
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抗氧化劑、激素和抗體等,可以讓孩子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免遭病菌感染,因此要堅持母乳喂養。對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非母乳喂養死于肺炎的幾率是全母乳喂養的5倍,但我國6個月以下嬰兒卻僅有28%接受母乳喂養。
創造良好空氣環境
我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吸煙人群,而環境污染也比較嚴重,因此避免長時間暴露于污染的環境下很重要。另外,家庭成員要戒煙,并保持居室的良好通風。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