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可健脾養胃 但7類人針灸需注意
針灸是中國中醫的傳統療法之一,雖然它的治療功效有口皆碑,但是對于七類人群來說,卻不宜使用針灸。針灸其實是針法和灸法的合成。所謂的針法指的就是使用特定的毫針,然后再人體的穴位中刺入來治療疾病。
針灸的常見好處
1、溫通經脈行氣血
靈樞本藏篇說經脈者,所以行氣血、營陰陽、溺筋骨、利關節者也。氣血運行循經脈流行,方可營運周身,濡養機體,而灸法其性溫熱,可溫通經絡,促進血液運行。恰如素向·刺節真邪論》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氣血運行具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艾灸則以溫熱通經脈而行血氣。
2、培補元氣預防疾病
灸法有強壯元陽、防治疾病的作用,扁鵲心書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為辛溫陌熱之藥,以火助之,兩陽相得,可補陽壯陽,其元充足,則人體健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補元氣,預防疾病之作用。
3、健脾益胃
灸法對脾胃有著明顯的強壯作用,針灸資生經中云凡飲食不思,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腎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溫運脾陽,補中益氣。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統功能旺盛,增加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濡養全身,還可達到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壽的功效。
4、升舉陽氣
素問·經脈篇云陷下則灸之。氣虛而下陷,則皮毛不任風寒,清陽不得上舉,因而衛陽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舉陽氣、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調和營衛,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七類人針灸須注意
1、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2、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3、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針灸的作用。
4、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5、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6、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7、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灸法注意事項
首先,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對病人說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懼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須先征得病人同意,應處理好灸瘡,防止感染。
其次,要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證施灸,取穴要準,灸穴勿過多,熱力應充足,火力宜均勻,切勿亂灸暴灸。灸治中,出現暈灸者罕見。若一旦發生暈灸,則應按暈針處理方法而行急救。
最后,在施灸過程中,應防止艾火燒著衣物、被褥等。施灸完畢,必須將艾條或艾炷媳滅,以防發生火災。對于昏迷、反應遲純或局部感覺消失的病人,應注意勿灸過量,避免燒燙傷。
針灸的注意事項很多,請選擇專業人士行針治療。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