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肥胖癥有這三種類型 可提高糖尿病患病率
小兒肥胖有單純性肥胖癥和繼發性肥胖癥之分。其中,95%-97%肥胖癥患兒不伴有明顯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有關。下面,小編就介紹下導致小兒單純性肥胖的原因。
小兒單純性肥胖的原因
活動量過少
缺乏適當的活動和體育鍛煉也是發生肥胖癥的重要因素,即使攝入不多但如活動過少,也可引起肥胖。有些疾病需要減少活動,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現肥胖;肥胖兒童大多不喜愛運動,形成惡性循環。
遺傳因素
肥胖有高度的遺傳性,目前認為肥胖與多基因遺傳有關。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達70%~80%;雙親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發生率40%~50%;雙親正常的后代發生肥胖者僅10%~14%。
營養素攝入過多
攝入的營養超過肌體代謝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轉化為脂肪貯存體內、導致肥胖。人體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多主要在嬰兒出生前3個月、生后第一年和11~13歲三個階段,若在這三個時期內攝入營養過多,即可引起脂肪細胞數目增多并且體積增大,治療較困難且易復發;不在脂肪細胞增殖時期發生的肥胖僅出現脂肪細胞體積增大,數目增多不明顯,治療較易奏效。
其他
如調節飽食感及饑餓感的中樞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創傷(如親人病故或學習成績低下)以及心理異常等因素亦可致兒童過食。
小兒肥胖癥有這三種類型
1、肥大型
體內脂肪細胞數目正常,約25—50×lO的9次方個,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平均大小為l00一150微米,細胞內脂肪含量約0.6一1.0微克。此型預后較好,體重減輕后,脂肪細胞可以恢復正常。
2、增生型
脂肪細胞數目增加,達50—150×l0的9次方個,細胞大小和細胞內脂肪含量尚在正常范圍內。值得注意的是如始于幼兒期可轉變為結合型。
3、結合型
脂肪細胞數量常超過l00×l0的9次方個,細胞直徑超過l00微米,細胞內脂肪含量超過1.0微克。如始于幼兒期,其肥胖癥狀常較嚴重,且療效較差。
小兒肥胖提高糖尿病患病率
研究表明,肥胖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一半肥胖者將來會患糖尿病。
美國哈佛大學和國立衛生研究院聯合做了一項調查,在跟蹤調查了10.9萬名年齡在16歲以上的女孩后發現,超重的女孩如果在18歲成人期之前減肥成功,能大大減少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從小到大都超重的女孩最容易患糖尿病;小時候體重正常,但成年后超重的女性次之;小時候超重,但成人前通過減肥回歸正常體重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幾率并不高。因此,研究者鼓勵那些超重的女孩盡早減肥。
肥胖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大
肥胖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國外研究報道指出,肥胖兒總能量、脂肪、脂肪熱比、單不飽和脂肪酸、食鹽和谷物攝入量明顯高于非肥胖兒。而糖類、食鹽、谷類食物對收縮壓、舒張壓有升高作用。因此肥胖兒易患原發性高血壓及高血脂。
小兒發胖會使其開始行走的時間推遲,且常因缺鈣、體重過重,發生膝內翻或膝外翻及扁平足等。又由于肥胖,小兒機體對外界的反應力、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各種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責任編輯:楊雅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