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方法治療嬰兒腹瀉
四種方法 治療嬰兒腹瀉
夏季,是寶寶多發腹瀉的季節。腹瀉是一種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常見疾病。如果寶寶反復腹瀉不愈,可導致腸道吸收障礙,使寶寶免疫功能下降、體弱多病及生長發育遲緩,嚴重地危害身體健康。然而導致嬰兒腹瀉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該如何治療嬰兒腹瀉呢?
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
腹瀉病指大便次數增多,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綜合征。常見的原因有:
① 感染因素往往由于食物或食具被細菌、病毒污染所致,一些腸道外感染,如小兒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敗血癥等疾病常可同時出現腹瀉。
② 飲食不調嬰幼兒消化系統功能發育不夠完善,消化酶分泌少,所以,吃得太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短期飲食變化太多,都可發生腹瀉。另外,吃得太少也可發生饑餓性腹瀉。
③ 受涼、過熱、情緒緊張、過度疲勞可使消化酶分泌減少或腸蠕動增加而引起腹瀉。
治療嬰兒腹瀉的方法
中醫推拿治療嬰兒腹瀉
治療:
1、治療原則 結合臨床根據辨證后的屬型擬定以下各種治療原則,寒濕瀉者,治宜溫中散寒,化濕止瀉;濕熱瀉者,治宜清熱利濕,調中止瀉;傷食瀉者,治宜消食導滯,和胃止瀉;脾虛瀉者,治宜健脾益氣,溫陽止瀉;脾腎陽虛者,治宜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2、常用穴位 腹、臍、七節骨、龜尾、脾土、大腸、足三里等穴。
3、常用手法 摩法、揉法、推法、按法、擦法、捏脊法等。
4、操作方法
基本治療法。醫生坐于患兒右側,用一手在患兒全腹部做掌摩法,手法宜輕,要有定向;上腹、下腹和全腹部三者要有機結合,反復循環進行,約8~10分鐘。繼以上體位,醫生用食、中、環三指分別安置于臍,左右天樞穴作三指揉,約l~2分鐘。繼而治療手部穴位,補脾經100次,推大腸100次。最后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1~2分鐘。
患兒取俯臥位,醫生先揉龜尾300次,再推上七節300次。
第一頁123下一頁最后一頁 上一篇 幫媽媽認識寶寶發燒 下一篇
隨證加減:
寒濕瀉100次,推上三關300次,再補脾經 100次。
濕熱瀉200次,清大腸200次,清小腸2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
傷食瀉300次,補大腸200次,推三關300次;按揉脾胃俞穴各1分鐘。
脾腎陽虛瀉300次,補腎經300次,補大腸200次;按揉腎俞穴1分鐘,橫擦八髎穴以熱為度。
注意事項:
推拿雖可醫治嬰兒腹瀉,但僅局限于胃腸消化功能紊亂而致的腹瀉和單純的輪狀病毒性腹瀉,無明顯脫水和酸中毒的患兒。
飲食治療嬰兒腹瀉
治療一般嬰兒腹瀉的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容物發酵的產物促使腸道蠕動增加。換言之,即給以清淡飲食,以利腸道修復。
胡蘿卜
胡蘿卜常用作治療腹瀉的食物。使用時需將胡蘿卜制成泥,再加水成胡蘿卜湯。500克胡蘿卜制成湯1000毫升,約4飯碗。這種胡蘿卜湯所含熱能較低,每1000毫升約為300千卡,含脂肪也極低僅0.2%,又富有鹼性,含有果膠,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所以小兒腹瀉初期,如以胡蘿卜湯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蘋果
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且富有鹼性,含有果膠,有吸附作用,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斂作用,而且所含的熱能、脂肪均較低,也符合治療腹瀉的原則。食用時,將蘋果用肥皂洗凈,切成兩半,用湯匙輕輕將蘋果肉刮成泥,邊刮邊喂給病兒即可。
酸牛奶
鮮牛奶消毒后經乳酸桿菌發酵而成。酸牛奶的凝塊小,易消化,能刺激胃腸道消化酶分泌,同時有殺菌作用,適用于經常腹瀉的嬰幼兒。
脫脂奶
可用市售的脫脂奶粉和水配制,家庭也可自制。將鮮牛奶煮沸后冷卻,等液面上出現一層奶皮,即用小匙將其除去,再煮沸冷卻,除去奶皮,反復去奶皮三次,即成全脫脂奶,可用于對脂肪消化不良的患兒。半脫脂奶即除去一層奶皮,適用于患一般腹瀉的嬰幼兒。
針灸治療嬰兒腹瀉
體針
取穴
主穴、四縫、長強。
配穴、關元、神闕、曲池、三陰交。
治法:
一般僅取一主穴,如效不顯可加用或改用配穴。以30號1寸長毫針,針足三里,直刺5~6分,施以捻轉提插或震顫之法,約運針30秒~1分鐘后起針。四縫以毫針或三棱針點刺,擠去黃白色粘液。長強,取俯臥位,于尾骨端下緣進針,沿尾與直腸之間剌入5~8分,小幅度快速捻轉2分鐘后出針。神闕穴在肚臍下緣進針6~8分,捻轉5~7次出針。天樞、關元、三陰交針法同足三里。熱度較高時,曲池穴宜點刺出血。
療效分析
共治療1216例,平均治愈率約95%~96.2%[3~8,19]。
艾灸
取穴
主穴、天樞、神闕、止瀉。
第一頁上一頁123下一頁最后一頁 上一篇 幫媽媽認識寶寶發燒 下一篇
配穴、上巨虛;嘔吐加內關、公孫;發燒加大椎、曲池。
止瀉穴位置,臍下2.5寸。
治法
主穴為主,如效果不顯著或某些癥狀明顯時,加取配穴1~2穴。主穴用灸法,向上下左右之穴位,用艾卷盤旋施灸15~30分鐘,每日2~3次。配穴用刺法,得氣后略作提插捻轉即去針,每日1次。
療效評價
共治35例,有效率97.7%[9]。
穴位注射
取穴
主穴、天樞。
配穴。
治法
藥液、維生素B1注射液、654-2注射液中任選一種。
主穴為主,每次選1~2穴。雙側注射,每穴0.1~0.2毫升。每日1次,連續治療3~5天。
療效評價245例,治愈率在83.9~97.3%之間[1,10]。
中醫治療嬰兒腹瀉
嬰兒腹瀉中醫辨證
嬰兒腹瀉,中醫根據臨床癥狀分為傷食泄、風寒泄、濕熱泄、脾虛瀉等證型。
傷食泄,夾有未消化的奶瓣、食物殘渣,味酸臭,或如臭雞蛋味,肚腹脹氣。
風寒泄,夾有泡沫,氣味不重,往往伴有腸鳴腹痛,鼻流清涕、咳嗽。
濕熱泄,量多次數頻繁,或如蛋花湯樣,氣味極臭,或有少許黏液,寶寶陣陣哭鬧,精神萎靡或發熱煩躁,口渴尿黃。
脾虛瀉,腹瀉遷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見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精神不振,嚴重者有便后脫肛,手腳發涼等癥狀。
嬰兒腹瀉處理原則
1、嬰兒一旦腹瀉,首先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千萬不要自行使用止瀉藥或服用抗生素。對于輕型腹瀉患兒,遵循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合理用藥的原則,一般腹瀉很快就能康復。
2、對于由于腸胃功能紊亂而腹瀉的患兒,單純使用助消化藥是不夠的,采用中醫中藥的療法,常可獲得事半功倍的療效。根據嬰兒不同病情,采用消食化積、疏風散寒、清熱利濕、健脾溫腎等功效的藥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吳茱萸、白術、淮山藥、茯苓等藥物。可口服中成藥、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等,對那些久瀉不愈,或伴有嘔吐、吃藥困難的患兒,可采用中藥敷臍的方法進行治療,往往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
嬰兒腹瀉中醫妙方
根據不同的辨證分型,可選用不同的藥物組合,研成細末,用黃酒調勻如膏狀,敷于神厥穴上,蓋醫用膠貼;次日揭去,用溫水清洗后再敷新藥。每天1次,3天為一個療程。個別患兒局部可能會輕度發紅,但并不影響治療和療效,停用后即可恢復。這種方法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經濟實用,寶寶容易接受。當嬰兒吃藥、打針有困難,或用西藥治療效果不好時,不妨試試敷臍的方法。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